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常说“问题不大”能宽慰人

常说“问题不大”能宽慰人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2-22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不把困难特殊化 降低事情严重性 “问题不大”能宽慰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丁思远

  《生命时报》 2023-02-14 第1679期 第15版


  “别把事情想得那么严重”“其实也不是只有你这样,很多人都这样”“不用担心,这种事情很常见的”……在宽慰他人时,你是不是常常会冒出类似的话?其实,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使用一种心理咨询技术——“一般化”,即把他人认为“特异”的问题,变成“普遍”的问题。

  人们深陷困扰的时候,会把事情往坏了想,情绪也极其负面,容易夸大问题,表现为:

  1.特异化,认为只有自己是这样,其他人都不会,比如常问“为什么是我”;

  2.永久化,认为现在是这样,以后也一直这样,再也不会改变,毫无希望,比如一段关系结束了,觉得自己将孤独一生;

  3.个人化,觉得是自己个性或能力上有问题,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而“一般化”的技术就是将问题缩小化,让人们意识到:所面临的状况不是只有你自己才有,你并不孤单,也不异于常人;且当前问题是阶段性的,是可以改变的,并非永远如此;你说的情况是夸大的,实际没有这么极端;而且,出了问题可能是别人的原因或者运气不好,并不是你本质上不行。这种心态上的转变能大大缓解消极情绪。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例,比如有的焦虑患者惶惶不可终日,觉得自己的压力最大,生活根本过不去,可当他们到了精神心理科就诊,发现和自己类似的患者这么多,而且有比自己更严重的人时,心情顿时就会放松不少。

  作为一种咨询技术,“一般化”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才有效,若大家想在平时使用,最好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要基于客观事实。如果对方患了绝症,你却轻飘飘来一句“没事的,会好的”,这是难以让人信服且不能宽心的“安慰”。要将他人的特殊问题一般化,需要讲客观、讲逻辑,否则会弄巧成拙,让人觉得你是欺骗、敷衍,最后失去信任。如果没有把握说服他人接受“你的问题很普遍”这个观念,就不要使用这个办法,认真倾听、陪伴就是最好的安慰。

  先做共情理解。采用一般化技术时,我们需要对他人的想法做出质疑和挑战,在这之前,要先得到对方的信任,共情理解是第一步。比如要先细致了解事情的始末、对方真实的想法、真正的心结;不要过多判断对错,更不要高高在上地指点,要让对方感受到你是站在他这边的。

  用疑问引发对方思考。对方能放心表达后,我们可以开始“挑战”他一直以来的观念,试着对他的扩大化说法提出疑问,引导对方在自己的经验里思考。比如,“我留意到,你刚才说觉得自己再也遇不到真正的爱情了,我有点好奇,在你认识的人里,有过分手后再次恋爱并过得很幸福的人吗?”如果对方能说出“例外”的情况,那么就能立刻反馈给他,“看,你最初的想法可能太过绝对了。”尽量不要自己举例子,而是让对方从他们的经验里去找、去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推翻他此前的观念。

  及时给予积极反馈。虽然有过去的经历可以推翻“绝对化”的想法,但仍有人会灰心,觉得“未来不一定会这样”。对于这个“未知数”,我们可以尽量在谈话中发掘对方的优点并告诉他,给予他希望。比如对方认为一切问题(如小时候成绩不好、工作后任务处理不好)的根源就是“自己太笨”,可以先引导他发现“不是每科都成绩不好”“不是每一项任务都完成不了”的事实后,再反馈此刻你确认的事实,就是“我发现你的反思和学习能力很强啊,在我们谈话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找到反驳的例子且能从新的视角看待问题。”进一步确定他对自己的批评是不合理的,并让他看到自己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