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人物>> 卫生部专家王锡宁质疑央视炮轰马悦凌

卫生部专家王锡宁质疑央视炮轰马悦凌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11-8-6 10:05

  【byb.cn】 (转自马悦凌博客)

 

  今天上午,我打开邮箱,看到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医院诊疗流程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监测CHQIS课题组副组长王锡宁先生发来的以下邮件,并在邮件开始写明:将以下图文并署名在马老师的博客上发表,表示支持。

 

  马悦凌及马悦凌的支持者们在这里谢谢这位专家了,多少年来,马悦凌的治病理论及方法,不知帮助了多少失去健康的人找回了健康;不知帮助了多少人减轻了病痛;不知帮助多少人找回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维护健康的金钥匙,可官方乃至医学的权威人士,没有一个公开站出来支持马悦凌的。

 

  今天,马悦凌终于等到了,等到了卫生部专家的公开支持,马悦凌及马悦凌的支持者们记住今天的日子,2011年8月5日,记住王锡宁这个名字,我相信历史也会记录下这一页的。

 

  我相信这一切都只是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马悦凌对医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定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并得到积极地推广,并将马悦凌以中医为基础的治病理念及方法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中医在全球生根、开花、结果,不但弘扬了我们的祖国医学,也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重获健康。(以上为马悦凌加的序言)

 

 

“2011年 7月23日央视《新闻调查》马悦凌神话”观后感

王锡宁[1]/文

 

  立场鲜明的央视《新闻调查》兴师动众、跋山涉水把焦点对准一个女人,不是要“歌颂”她,就是要“毁灭”她!出于这样的新闻常识,因为不幸的预感相同,我们在节目中看到,许多当事人都拒绝央视的采访调查,拒绝采访就是对马悦凌的真切爱护。

 

  我们注意到记者的勤奋努力和认真务实,我们也非常欣慰从节目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我们有完全不同的结果或结论。

 

  关于养生:我们一直就在关注马悦凌及其民间的养生实践活动。

 

       养生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所谓文化,讲白了就是一种老百姓之间的对话,大家在平等的前提下交流彼此的生活感受,分享彼此改善生活的心得,在古代养生文化主要使用的是中医的语言系统,今天养生文化更多的会涉及到西医的语系。养生实践为大众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养生知识,古往今来养生知识带着中医的印记看上去总是很民间、很浅显和粗糙,有许多瑕疵和虚狂,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比皆是,这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养生知识归根结底还不是科学知识,尽管土生土长的养生知识不如科学知识来的脚踏实地,但养生知识中充满生命的活力,人不是机器也不是小白鼠,养生知识关于生命的整体观实践思考比医学知识关于疾病的孤立研究更具有实用健康价值。代表养生知识的根本主张是“生命的自我管理”思想,这是科学主义的死穴,这是人道精神的天堂。这不是前仆后继“养生神医”姓“张”还是姓“马”的问题,这是我们人体作为一个有生命的自组织系统与生俱来永远的需求和课题。

 

       由于网络传播途径的改善,养生活动逐渐产生了聚集人心、号召民众的政治力量,民间的养生实践家身上会出现“小型领袖”的光环,从此养生实践活动就有了政治风险。

 

       把有价值的养生方法转化为保健产品,在人群中量贩会产生空前的经济利益,会打乱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垄断格局,会稀释医院的资源产出能力,会让一些资本家寝食难安心口绞痛,从此养生实践活动就有了经济风险。

 

       很久以来,我们就在监测和研究,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达成一种行业共识并显示出一种独特默契的观点:“新闻记者,不适合用新闻的方式报道养生和医疗的问题。”我们发现“新闻记者”的正义感是普通记者的三倍,“新闻记者”的工作性质需要:文字及时短小,观点鲜明有杀伤力。我们的调查显示:“关于养生和医疗的新闻报道有98%的文章只提供片面观点的支持信息,不提供反驳信息。100%的报道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因为“新闻记者”不够专业够敬业,所以才会出现“养生神医”和“养生骗局”的新闻循环利用。这不是哪个“记者”的人品水平问题,这是“整个新闻系统潜在非故意的功能缺陷”。新闻界时常抱怨:“没有真专家站出来讨论养生问题。”其实,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国内有90%的医学专家,会对新闻媒体就某事件的新闻采访表示拒绝,原因很简单“医学问题复杂,绝不是新闻报道三言两语的事。”如果一个真专家敢在媒体面前用三言两语给一个事件下结论,他会因为自己的无知丢人到家喻户晓。所以,没有真专家愿意玩这种“幼稚的新闻游戏”。医学专家对有关新闻事件的集体沉默表现出一种珍贵的科学家严谨的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收看2011年7月23日央视《新闻调查》马悦凌神话,整个节目的前半部在努力证明“没有神医”,后半部在努力证明“如何赚钱”,前后逻辑见证“马悦凌是江湖骗子”。记者在按照自己主张的逻辑结构组织调查陈述信息时,无意间却将“真相”道出,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从记者提供的信息中从更专业的角度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事实。

 

  第一个案例:脊髓横断一年两个月的截瘫病人李兴华康复

 

 

 

 

 

         事实是:脊髓物理离断,只有少部分神经外膜还有连接,病人脊髓横断一年两个月后可以行走自如,这个结果无论对医生还是病人都无疑是一个医学奇迹!但是这个奇迹的发生过程因为有马悦凌养生实践参与就被否定了,病人认为是自己锻炼的结果,主管医生认为是脊髓休克的自然恢复结果。这个医学奇迹真的与马悦凌没有关系吗?

 

       监测结果:物理离断的下肢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必需从新接通(断端要从新愈合联通),这是发生奇迹的第一要素,也是前提要素重新愈合的神经断端还要能够从新导电传输电信号,这是发生奇迹的第二要素。损伤神经在修复导电功能时有两个关键步骤,第一步:需要有强大和剧烈的外界刺激诱发强大密集的神经电信号来激活和激发损伤神经的活性(这种瞬间冲击性的治疗效果不是一般锻炼强度所能够产生的,何况病人当时根本没有自主锻炼的能力),马悦凌用首创的密集的下肢当归穴位注射方法,完成了第一步治疗。第二步:神经导电功能需要一系列的活性酶促反应支持,这些酶促反应要想正常进行需要局部有适宜的温度,温度决定生老病死是从温度决定体内酶促反应水平实现的,这儿的医学逻辑是:温度适宜,酶促反应活跃,神经细胞的生命活性显著(温度通过控制体内酶促反应水平,真实不虚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医学新发现!),马悦凌用首创的密集的下肢穴位“排灸”方法,完成了第二步治疗,第二步治疗是决定性的,与病人是否有锻炼无关从我们的医学监测分析看,密集的下肢穴位“排灸”方法比密集的下肢穴位当归注射方法对病人的康复有更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两种方法在创造医学奇迹的权重是7比3。我们认为,马悦凌在创造医学奇迹的过程中,主要的缺陷是缺少详细的科学监测数据支持。

 

  备注:主管医生孔长庚用脊髓休克解释发生在李兴华身上的医学奇迹,是在不懂装懂、哗众取宠孔医生是用偷换概念的方法误导媒体和大众。脊髓休克引起以下节段功能障碍之所以是暂时的,是因为以下节段的功能反射弧物理上还保持完整,只是失去中枢“易化作用”。脊髓离断导致的下肢截瘫,感觉运动神经纤维物理断离,与脊髓休克不是一回事。脊髓休克性截瘫是暂时的功能性病变,脊髓离断性截瘫是永久的器质性病变

 

  第二个案例:80岁戴老伯前列腺癌晚期彻底康复

 

 

 

  事实是:戴老伯单独用药治疗无效,药物治疗加食疗联合治疗有效。事实简单清楚,病人家属不愿意承认马悦凌的养生食疗效果,显然有个人偏见

 

 

  第三个案例:百废待兴(渐冻人)的疗效观察

 

         我们在前面已经阐述了对马悦凌理论的理解:温度通过控制体内酶促反应水平,真实不虚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医学新发现

 

       从《黄帝内经》《伤寒论》到马悦凌的《温度论》,在世界的东方,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关于生命研究的中国觉悟,一脉相传,摧枯拉朽。知其要者一言毕,不得其旨散无穷。

 

       《黄帝内经》从素问到灵枢,只是在讲一句话:“万病皆为心病。” 心病不是指简单的心脏病,而是指 “生命力不足”。

 

       《伤寒论》千言万语,也是在讲一句话:“四季交错、情志纠结,导致万病皆为伤寒。” 身体“伤寒”不是指简单的感冒发烧,而是指“生命力不足”。“寒”是生命力减退的古代术语。

 

       马悦凌之《温度论》灵光四射九百里,只有一句话:“温度决定生老病死”。温度是一个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在这里“温度”不是指简单的体温,而是指:“生命力的活动强度”。更确切的讲是指身体内的酶促反应能力,身体的“温度升高”代表生命活力增强,身体的“温度降低”代表生命活力减退,因此《温度决定生老病死》是现代版的《伤寒论》,从理论的境界看,马悦凌是当代的张仲景

 

       在治疗“浙冻人”时,马悦凌的《温度论》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创新实践价值。

 

       我们从央视《新闻调查》中可以看到,马悦凌在“温度论”的指导下,采用密集的穴位针灸方法加食疗方法,事实上已经使许多“浙冻人”病人病情有20%-30%的好转,这种疗效被专家解释为安慰剂效果。在我们看来,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目前的医院或专家知道通过一些不花钱的简单方法包括一些说谎的方法是可以改善病人症状,但是不认为这样的安慰是有意义的临床治疗,因此医院的医生原则上对“浙冻人”不提供安慰性帮助,这是人性问题。第二个问题,安慰剂效果普遍被理解为心理影响,医院或专家对“浙冻人”通过安慰性帮助,其症状明显好转的真正机理并不清楚,用“安慰剂”解释马悦凌的养生疗效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免责”安慰,这是技术问题。

 

       从采访中,我们也看到,被马悦凌治疗的“浙冻人”虽然有很好的近期效果,但是远期效果很不理想,我们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但我们还是依然十分尊重马悦凌,对她的新理论充满期待,因为,我们从马悦凌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最美好的东西——人道精神。

 

 

  马悦凌有自己的江湖,央视《新闻调查》把马悦凌的照片与那些身败名裂的混蛋放在一起,说明记者根本不了解马悦凌,不了解她的医学理论,更不了解她的人生胸怀和远大理想。也许是不想了解?也许是不准了解?记者用这样的小手段贬低一个人真让人鄙视。

 

         向马悦凌这样以身试药的养生践行者,应该得到我们全社会的尊敬,她以身试药的行为与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一样,无论其成功和失败,都在丰富我们关于健康的知识,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我在研究马悦凌的博客时,就深受感动,转引马悦凌以身试药的感人一幕:

 

         马悦凌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花椒外敷养生的毒性试验”:

 

         “…… 想到花椒本身是去寒去湿的,第二天,我将后背、两条腿、腹部都敷上了花椒,并反复揉搓,浑身的皮肤都热辣辣的,坚持了两个小时后洗干净。随后的几天,皮肤特别容易冒汗,而且身体也有些燥热,我就大量喝水。几天后皮肤开始瘙痒,尤其睡到半夜时,皮肤更是痒得厉害,我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钻心地痒,而且腿上还起了很多的小红疙瘩,这些疙瘩遇热就发,痒得厉害,两条腿都被我抓得伤痕累累。我知道一定是花椒的强烈刺激伤到了皮肤,而且由于花椒太过于燥热还引起了血热。我只好尽量吃清淡的饮食,并做了整个后背的走罐。半个月后,大面积的痒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仍会不时地发生局部瘙痒。为了试验,我的皮肤受到了伤害,也尝到了折磨人的痒是什么滋味,这次试验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养生试验同样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可以让后人少走弯路,应该把这些实践工作整理成科学论文发表。

 

  --------------------------------------------------------------------------------

  [1]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医院诊疗流程研究课题组,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监测CHQIS课题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