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第七
【原文】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疒肙);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点评】此段重点说明的是三阳三阴经不同混搭发病的情形。
①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二阳,指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这里特指足阳明胃经
隐曲,在这里当有心事讲。中医认为,思伤脾。如果一个人总是郁郁寡欢,就会伤脾。古人对隐曲有如下解释,即,“其有不得于隐情委曲之事,忧思郁结,则心脾俱伤,而无生化转运之力,以致胃病食减。若在女子,尤多此病,气郁血耗,则月事不下也。”
不月,指月经不调;
风消:为枯瘦之意,指因情志郁结而形体瘦削的一种证候。妇女则见经闭,其发展可因血虚气郁而生内热,阴液不断被消耗,故形体日渐消瘦。《张氏医通》说:“风消者,发热消瘦”。马氏注:血枯气郁而热生,热及则生风,而肌肉自尔消烁矣,故为之风消。
息贲: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疾患,为五积之一,属肺之积。症见气急,右胁下有块如覆杯状,发热恶寒,胸闷呕逆,咳吐脓血等。久病可发肺痈。
②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疒肙);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三阳:指手太阳小肠级和足太阳膀胱经;
痈肿:这里应该是指浑身酸胀肿痛;
痿厥:病证名。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证
腨(疒肙):腨(shuàn,音涮),又称“腓”,小腿肚
索泽:索,尽也,木主五色,木枯则无光泽。特指皮肤没有光泽;
颓疝:这里指寒湿下注所引起的阴囊肿
③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一阳:指足少阳胆经;
心掣:胆火冲心,则胁肋牵心而痛。掣,引也;
隔:胆胃俱逆,上脘填塞,饮食不下,则为噎膈。
④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阳一阴:指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
善噫:噫者,胃土上逆,而浊气不下行也;善欠:欠者,阴阳之相引也,日暮阳衰,阴引而下,阳引而上,则为欠,肺气欲降而未降也。开口呵气为欠;
风厥:厥阴风木之气逆也。
⑤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二阴一阳:足少阴肾经和足少阳胆经;
善胀:少阴水泛而土湿,少阳木郁而土困,则善作胀
心满善气:甲木上冲,土败胃逆,而水胜火负,心君莫降,故心满而善气也。浊气上填。
⑥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三阴三阳: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偏枯萎易:指半身不遂;
四肢不举:四肢无力,无法举动;
【整段翻译】一般地说: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就不可治疗了。
一般地说:三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一般的说: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
阳明与厥阴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
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
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1五脏别论之...11-1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0五脏生成之...11-1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9六节藏象论...11-0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9六节藏象论...10-2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8灵兰秘典论...10-2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7阴阳别论之...10-1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6阴阳离合论...09-3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5阴阳应象大...09-23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
- [事件]多睡1小时性欲涨14%11-24
- [事件]脸型、体态看出性能力11-24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