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视频-讲座>> 央视百家讲坛罗大中大国医之钱乙

央视百家讲坛罗大中大国医之钱乙

byb.cn
[视频-讲座] 作者 :BYB.cn 日期:2012-12-24 00:26
【分页导航】

 

  本节目主要内容:钱乙用一个简单的药方就治好了皇子的病,又在一夜之间,乡村医生成了太医院的副院长,这让很多御医心中不服,钱乙与御医们的相处必然会产生很多矛盾。钱乙性格倔强,他面对的病人又都是向来说一不二的皇亲国戚,钱乙给皇亲国戚看病发生冲突也在所难免。本期节目讲述钱乙当了御医之后的经历。

 

  广亲宅四大王派人来请钱乙,是五太尉病了。钱乙赶快到了,一诊,体内有热,伤热在内,一定是错误地服了温热之药。四大王吃惊,为什么呢?原来一天前,这位小朋友发了病,吐泻不止,水谷不化,指的是食物不消化就排了。这病痛苦,开始请了其他御医,一看,水谷不化,是脾肾阳虚,多数是这样的情况。于是就用了温热的药,用姜汁来服的。服下去手,更喘吐不定。这么小的孩子能受得了吗?四大王说不对呀,不是新来的一个钱乙吗?去找来。钱乙才来了,发生了这一幕。这些御医们不敢说话。要用石膏汤,三剂一次服下去。后来有许多石膏汤,不知道是哪一个了。钱乙走了,没想到的是后来发生了变化。

 

  钱乙在时,他们不敢说话,现在走了,他们就嘀咕了,这方子真敢服呀?四大王一听,怪了。这石膏太冷了,吐了那么久,一定虚。怎么能用凉药呢?是这样的。只钱乙一个人主张用寒药,应该少数服从多数呀。那就你们来开方子,开了温热的来。开了丁香散,主要是丁香,暖中暖肾,降逆等。开完后,抓来药,药刚抓来,钱乙还是跑了回来,问抓来了吗?要看看,一看汗就下来了。我开的可是石膏汤,怎么变成了丁香散,这玩笑开不得呀。四大王不断点头,这是我们商量开的。钱乙说千万不能服,会三日外必腥满身热,水都喝不下去。四大王一听气。不爱听这话。三天后都能知道,这不是胡说吗?四大王不高兴,钱乙就跟他顶了起来。是不是一定要服这药,不要再召我。这样说话的,只有钱乙一个人,性格超倔。听完这话,四大王气愤,还真不找你了。赶快请回吧。送走了。钱乙走了,御医们立即让小孩服了下去,三天,以后这位五太尉肚子胀,身体发热,一如所言。跟钱乙说的一点不差。预言果然正确。赶快请来吧?不行,说了不找了。四大王说,我们还是请其他御医吧。这些人一看,纷纷摇头。还是另请高明吧。当时是你们要我服的,现在重了,推得一干二净。让人去请钱乙。

 

  钱乙忙,宋神宗重视他,皇子都得照顾,他正当班呢,四大王一看没来,回头再过来。他觉得这钱乙说不用再找我了,敢不来?是不是摆架子,愤怒,来人,派多人去请,十几个去请,明显是威胁。气势汹汹地到了太医院,跟钱乙说,四大王请你,还不给面子吗?刚才真当班呢,我当完了,就会去的。来了后,诊断,这还是有热,没有改变,要用白虎汤,专门清阳明之热,主要是石膏。第一天,用白虎汤三服,二三天服两次,第四次服一次。随着热不断清掉,服药有所改变,热退而安。四大王嘴就张着呢,终于合上了,赞叹这才是真正的高明医生。他也奇怪,这病其他人都识别不出来?

钱乙说,这病因为六月天气热肾,进入体内,引起体内发热,导致上吐下泻,所以食乳不化,前边的人错误地服用了温热的药,再用丁香散,上中下都热了,所以肚子胀,邪热盘据,水就喝不进去了。四大王也赞叹他医理之深。他为什么非提出这是六月份的呢?治病一定要考虑时间因素,人活在天地间,与万物相参,随时间改变而变化,人也应该顺应节律。“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黄帝内经》)天地万物随着时间而有节律地变化,违背它就是自找倒霉。时间医学现在已相当丰富了。

 

  年节律,冬至是一年最冷时,阴阳互生,对立面也开始发展,一阳始生,如果阳虚,就会出现各种病症。这一天适当补阳。夏至时也是阴气开始生发时,一阴始生,阴虚也会出现各种病症,可以适当养阴。这是治病与养生的年节律。再如春天,肝木开始生发,要靠津夜滋生,如果不足,会心脑血管出现问题。这是季节节律。还有日节律,像早晨对应肝,属春。前文讲过。一个好医生会考虑这些因素。像泻心火得在中午。钱乙正是精通这一理论。像夏秋吐泻,钱乙就列举了各种时间段,像六月十五日以后,“脏腑六分热,四分冷也,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天气慢慢凉了,小孩子的脏腑热多,但也出现了寒,吃饭前少服一点,吃过后多服一点清热的药。像七月七日以后,“三分热七分冷也,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这时,天气更凉,这时饭前多服温补脾胃的,饭后少用清热的药。会考虑饭前饭后,不伤害小孩的脾胃。考虑到是补是泻。他在看病时考虑得很多。能不是好医生吗?只有当作自己痛苦的医生才会考虑这么多。这些经验一直到今天还有用。

 

  一天,十太尉病了,是疮疹,宋朝时,这病分类不细,他病得重,睦亲宫大王请来御医,问,疹未发,属何脏腑?他们论述了,有人说我认为是胃中大热,有人说不对不对,我认为是伤寒未退,有人说,都不对,我认为是在娘胎里身体里带来的毒。这位大王一听就晕了,五花八门的,我该听谁的?听说钱乙厉害来了吗?请来了。钱乙一诊,说,都来说说吧。他们怕了。因为钱乙得说服他们才能治疗。而这个过程相当激烈。像辩论一样。难道又要考他们吗?你们来说说吧。一个说,胃中大热,“若言胃热,何以乍凉乍热?”是啊。不知道。一个说,是母亲肚子里有毒传来的。钱乙说,既然有毒留在哪儿呢?“既在脾胃,何以惊悸?”他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倒了,都没话了。他就开始讲,这病是天行之病也。是传染而来的,一千年前他就认识到了。一定要解毒,要注意脏腑间不同。像打哈欠顿闷,要注意肝。如果是发惊悸,要注意心经;如果乍冷乍热,要注意脾经;如果脸红咳嗽,要注意肺经。要分开脏腑,区别对待。他用抱龙丸,好了。今天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药。

 

  一人病了,咳嗽胸闷,气短,其他医生来,看到认为是肺经有热,得清热,用的是竹叶汤,牛黄膏,反而厉害了。最终找来了钱乙。一断,说这是肺经有寒,搞反了。钱乙说,是您开的方子?想清热。何热所作?什么病引起的呢?是肺经有热引起的。钱乙问他,这两种药是用什么经呢?是入心经的对不对?既然是肺经有热,为什么用心经的药呢?他开始讲,是肺寒肺虚,被肺散寒,用温热的药来治疗。这个医生一听,眼泪开始下来了。印象太深刻了。很快治好了。李公佩服。钱乙不但要治病分清寒热,虚实,还列出不同脏腑的不同症状。许多方子今天还在不断使用。甚至收进教材里了。他认为五脏各有虚实,只有肾虚证多实证少。他创立一个方子补肾。这是地黄丸,叫六味地黄丸。广泛利用,今天仍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中药方剂。到底奥妙在哪?看下集。

byb.cn

本期故事:钱乙之御医生涯

byb.cn

中医认为水谷不化是脾肾阳虚的表现

byb.cn

《黄帝内经》告诫我们要顺应四季的变化

byb.cn

冬至补阳、夏至补阴,这是养生的年节律

byb.cn

罗博士说,中医养生还用季节节律

byb.cn

五脏对应时辰、四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