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精读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3-9-16 08:30
【分页导航】

 

  【原文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络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

 

  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点评】本段详解阴阳虚实之原理,读起来略有晦涩。有关气血的解释,请参看本站:气和血是如何依存和相互转换的http://www.byb.cn/doc_888.aspx

 

  ①气血以并,并,合并。

 

  ②乃为炅中炅中,病证名。系一种内热证。《素问·调经论》:"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王冰注:"气并于阴,则阳气内盛,故为热中。炅,热也。”

 

  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气并于阳则无血,是血虚也;血并于阴则无气,是气虚也。在人体上,血应该位于阴位(内、下),而气应于聚于气位(外,上),如果血不在于阴位,并入于阳位了;或者阳不在于本位,并入阴位了,都会发生阴阳失调的情况。

 

  【整段翻译】

 

  黄帝说:好。关于虚实的症状我已经知道了,但还不了解它是怎样发生的。


  岐伯说:虚实的发生,是由于邪气与气血相并,阴阳间失去协调而有所偏倾,致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各离其所,便形成一虚一实的现象。如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则发生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则发生热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则发生心中烦闷而易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则发生精神散乱而善忘。


  黄帝说: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像这样血气各离其所的病证,怎样是实,怎样是虚呢?


  岐伯说:血和气都是喜温暖而恶寒冷的,因为寒冷则气血滞涩而流行不畅,温暖则可使滞涩的气血消散流行。所以气所并之处则血少而为血虚,血所并之处则气少而气虚。


  黄帝说:人身的重要物质是血和气。现在先生说血并的是虚,气并的也是虚,难道没有实吗?


  岐伯说:多余的就是实,缺乏的就是虚。所以气并之处则血少,为气实血虚,血并之处则气少,血和气各离其所不能相济而为虚。人身络脉和孙脉的气血均输注于经脉,如果血与气相并,就成为实了。譬如血与气并,循经上逆,就会发生"大厥”病,使人突然昏厥如同暴死,这种病如果气血能得以及时下行,则可以生,如果气血壅于上而不能下行,就要死亡。


  黄帝说:实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虚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去的?形成虚和实的道理,希望能听你讲一讲。


  岐伯说:阴经和阳经都有俞有会,以互相沟通。如阳经的气血灌注于阴经,阴经的气血盛满则充溢于外,能这样运行不已,保持阴阳平调,形体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九候的脉象也表现一致,这就是正常的人。凡邪气伤人而发生病变,有发生于阴的内脏,或发生于阳的体表。病生于阳经在表的,都是感受了风雨寒暑邪气的侵袭;病生于阴经在里的,都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房事过度、喜怒无常所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