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内经.灵枢.小针解第三

精读内经.灵枢.小针解第三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4-2-17 00:26
【分页导航】


    【byb.cn XJ】小针解,什么意思呢?小针,当然是指针刺的用具,主要是指毫针;解,就是解读之意,指小针的使用技法。

 

精读内经.灵枢.小针解第三
精读内经.灵枢.小针解第三

 

  《小针解》被编在《针经》的第三篇,也就是说,在全书八十一篇文章中被排在第三位,这本身就显示其重要性非比寻常。因为,按照《内经》总编辑的意思,第一篇(《九针十二原》)法天,第二篇(《本输》)法地,则第三篇毫无疑问就代表天地间最可宝贵的人。那么,《小针解》法人这篇文章对《内经》这部著作的意义,或者对针刺治病这项事业的意义,就是除了理论功底(天)和实践技能(地)之外,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把理论(天)和实践(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人"。因此,《小针解》"法人"的意义,应该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步骤。

 

  但是在学术界,对小针解的作者提出异议的也不少,因为《黄帝内经.素问》篇中,几乎都是岐黄的对话形式出现的,在《灵柩篇》中,像以这种文风出现的,可谓少之又少,所以,有学者认为,此篇文章并非正路子写的。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

 

  刺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守关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闇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为虚为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针陷脉,则邪气出者取之上,针中脉则浊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取三阳之脉者,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恇然不复也。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夺阳者狂,正言也。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者,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有知调尺寸小大缓急滑涩以言所病也。知其邪正者,知论虚邪与正邪之风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针而出入也。气至而去之者,言补泻气调而去之也。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所以察其目者,五脏使五色循明。循明则声章。声章者,则言声与平生异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