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你有幸福恐惧症吗

你有幸福恐惧症吗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3-16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你是否有过在开心欢笑的当下,突然一股焦虑感涌上心头的经历;或明明很羡慕甜美的爱情,但当有人对自己表白时,却莫名感到害怕;高兴时也不能“放纵”,因为担心迟早会有“报应”……不敢太过快乐、对拥有的幸福感到罪恶、总是担心幸福会在未来的某天消失,这种一快乐就隐隐担忧的体验,被称为“幸福恐惧症”。有学者研究发现,这种对幸福的矛盾心态在人群中并不罕见,其形成可能与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有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生命时报》 2023-03-07 第1685期 第15版


  多数文化蕴涵着幸福恐惧“基因”。对幸福的恐惧存在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里,是一种代代相传、无数同类经验在我们心理上的沉淀。因为幸福和快乐等积极情绪会让人放松警惕,而在原始社会,缺乏警惕性是会丧命的。为了生存,我们会本能地不断检查周围环境、发现危险,看是否有任何事情可能会威胁生存。因此,我们对“消极”的事物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警惕积极情绪对危机察觉的麻痹作用。

  即便现代社会不再危机四伏,但这种对积极情绪的负面态度延续了下来,潜藏在社会集体意识里。例如,西方文化中有谚语“幸福同玻璃器皿一样最容易破碎”“幸福流逝得太快”;在日本文化中,认为幸福是危险的,它会带来痛苦;韩国有一种世俗的文化信仰:假如一个人现在幸福,那么他将来可能会不幸;中国有句成语叫“乐极生悲”,还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这些都在告诫世人,警惕处于幸福的状态,因为福祸会相互转换。

  个人经历对害怕幸福的强化。比如小时候某次取得不错的成绩,洋洋得意回家报喜,但被父母训斥“满招损谦受益”“这点成绩就骄傲成这样了吗”,在这样的教育下,之后再有类似值得开心的时刻,我们恐怕不敢太开心,或者不能大方表现出来。小时候的经历已经种下了“太高兴可能会招来坏事”的思想种子,往后的人生中如果再遇到乐极生悲的事情,就会强化这种观念。

  幸福恐惧症其实恐惧的不是幸福本身,而是幸福之后可能发生可怕事情的幻想。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醒我们不要得意忘形,在人情社会中保持谦逊、得体。但是,过度的幸福恐惧会让一个人无法尽情感受快乐,甚至会故意避免体验积极情绪,导致幸福离自己越来越远。如果这种恐惧阻碍了你追求幸福,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调整,主要是找到自己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并采取行动做更多尝试。比如,当你因为害怕对方最终会离去而不敢接受他人告白时,可以分析一下这么想是否合理,你会发现,大部分时候你都是杞人忧天。发现这种过度忧虑后,就要变换思路,尝试从积极的、更为合理的角度去看整件事,比如“他可能会发现我可爱的地方”“他或许是个可依靠的人”;随后要用行动去证实新的想法才是对的,比如试着和对方相处,你可能会发现他比你想象中更靠谱。

  另外,还可以在自己特别开心的时候,记录下来,再看看到底有没有发生不幸的事。如果重复体验了幸福并验证了开心并不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旧的信念就会坍塌,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信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