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是战胜癌症的武器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 丛明华
本报记者 田雨汀《生命时报》 2023-03-31 第1692期 第19版
“综合相关研究和临床数据,10%~50%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肌少症,具体发生率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丛明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增加肌肉不仅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对抗癌症,还能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有研究发现,强壮的肌肉可帮助免疫系统对感染和疾病做出快速反应,且肌肉越多,免疫反应越好。
既往研究发现,如果癌症患者伴有肌少症,对化疗药的不良反应显著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会限制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靶向、免疫等抗肿瘤治疗手段的疗效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团队的研究也发现,如果肿瘤患者合并肌少症,治疗效果更差、生存期相对更短,且更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
丛明华介绍,肿瘤患者易得肌少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大。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本身就是肌少症的高危人群,存在年龄相关的肌肉衰减。
营养差。肿瘤患者体内代谢异常,吃得少,消耗增多,极易出现营养不良。
运动少。不少患者会时常感到浑身没劲、提不起精神,不愿积极运动,运动量不足也不利于肌肉细胞的合成和增殖。
药物影响。一些长期服用靶向药的肿瘤患者也会患上肌少症,这是因为部分药物的副作用会直接导致肌肉合成障碍。
肿瘤患者的病情通常十分复杂,从癌症类型、分期到机体状态都各不相同,肌肉的流失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因此很多患者表示无法判定自己的肌肉力量。丛明华介绍,肿瘤患者的肌肉量能够通过以下一系列检查进行测定。
1.人体成分分析法。采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当人站在仪器上时,手脚处分别接触4个电极,能够测出体脂、瘦体重、总体水、各部位肌肉分布等人体成分指标。
2.第三腰椎(L3)骨骼肌指数测定。通过CT或核磁检查,获取人体第三腰椎部位横截面的肌肉面积,再利用软件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全身肌肉质量。
3.简单自我测量。患者也可通过几项简单的小测试,自己在家检查。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肌少症:用软尺测量小腿最粗处的周长,男性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握力器测量握力,男性小于28公斤,女性小于18公斤;找一个稳固、带靠背的椅子进行坐站试验,双手交叉抱肩做5次坐下、站起,时间超过12秒;记录老人用正常步速在平地行走6米所需的时间,超过7秒。
重视肌少症的防治,丛明华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提高监测意识,在治疗全程中,定期进行检测,保证肌肉量的长期稳定。
其次,保证充足营养。肿瘤患者应保证摄入充足能量和足够的蛋白质,建议三餐合理搭配,尤其要保证肉、蛋、奶的摄入。以体重在60~70公斤的患者为例,每天应吃够150~250克肉,鸡蛋1~2个,奶制品250毫升左右;若无法吃够量,可口服乳清蛋白补充;必要时可遵医嘱补充HMB(亮氨酸的代谢物,具有促进肌肉蛋白合成的作用),帮助预防肌肉质量减少和肌肉力量丢失。
最后,定制运动处方。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的增加与死亡风险的降低相关,肿瘤患者应保证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具体运动时长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丛明华表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个性化运动治疗处方,结合相应营养建议,帮助患者维持适当的肌肉水平、努力提升肌肉量。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