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2异法方宜论之异病同治

徐说内经素问12异法方宜论之异病同治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24-11-25 00:01
【分页导航】

  有一个成语,叫因地制宜,说的就是上述的事情。这个成语的字面解释为: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干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根据;:制定;:适宜的措施。而谈到中医的治疗原则,也是因地制宜。换言之,就是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疗原则。


  不同的地域,地势有高下,气候有寒热湿燥、水土性质各异。因而,在不同地域长期生活的人就具有不同的体质差异,加之其生活与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与方式各不相同,使其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亦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就是考虑这些差异而实施治疗。


  如我国东南一带,气候温暖潮湿,阳气容易外泄,人们腠理较疏松,易感外邪而致感冒,且一般以风热居多,故常用桑叶、菊花、薄荷一类辛凉解表之剂;即使外感风寒,也少用麻黄、桂枝等温性较大的解表药,而多用荆芥、防风等温性较小的药物,且份量宜轻。

  2024年10月国庆假期,我去了一趟浙江的余姚市,调理了1男4女共5人(18~55岁)。我发现,他们这个地方由于靠近海边,当地人海鲜吃的多,红内少,气血大都不如北方地区足,同时很容易尿酸高,严重的痛风。这就属于地方病。很多沿海地区,比如福建、广东地区的情况更是如此,大家都知道鼻咽癌,又称为广东癌,究其原因,就是海鲜吃多了。我通过刮痧按摩拔罐等方法,除一人外,其余大部经络都完全调通了,详见《国庆余姚三日五客经络调理感受


  而西北地区,气候寒燥,阳气内敛,人们腠理闭塞,若感邪则以风寒居多,以麻黄、桂枝之类辛温解表多见,且份量也较重。还有北方地区,天寒地冻,人们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扰。比如在崇礼,很多滑雪爱好者,天天泡雪场,寒湿都入理了,经常会得寒冷性荨麻疹、鼻炎等,调理起来较困难。


  也有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同地域的地质水土状况密切相关,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性疾病。因而治疗时就必须针对疾病发生在不同的地域背景而实施适宜的治疗方法与手段。


  其实,不只是因地制宜,中医还强调因人、因时制宜,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因为中医研究的是活人,而西医研究的是死人。真正的优秀的中医,在看病时,一定要会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地域、身高、体重、职业等特点来综合考虑,绝对不会千人一面,千人一方的治疗。如果你去医院看病,不管看的是中医,还是西医,还没等你把病说完,医生的药方都开出来了,与其说,这被称为医生,不如说,是杀人犯!


  因地制宜的看病方法,尽管对病人有好处,但因太过繁琐,所以,效率太低。在西医看来,人没什么不同,和机器无异,因此,药也就成了西医治病的最重要的手段。但孰不知,是药三分毒,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更有一用药,人就挂的医疗事故。西医是这样,而目前在医学院校里培训出来的中医,大都也成了千人一方的庸医,把真正的中医精髓都抛弃了,其根本的原因,均是利益驱动。


  与其说得了病,再治病,不如学会养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刮痧按摩拔罐,可能你想得病都难。即使一不小心得了病,也能学会因地制宜,因为,这是中医的精髓。因为所有的病大都和经络不通有关,像痘痘、脚气、痔疮、鼻炎、荨麻疹等,都属于人体排毒的一种表现,看起来病名不同,是异病,实际上,我们通常后背的刮痧走罐拔罐,以及按摩拍打等外治通经络的手段,均可将异病用同样的方法治病(当然,针、灸、药等,也是在通经络调阴阳,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也是我为何将本文的小标题起为“异病同治”的原因。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