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世界老年痴呆日蔡国庆谈母声泪俱下

世界老年痴呆日蔡国庆谈母声泪俱下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2-9-21 09:09
【分页导航】

 

  今天是每年的世界老年痴呆日,今年的主题是“老年痴呆症:生活在一起”。

 

  位于广州市老人院内的慈慧楼,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专门收治老年痴呆病人进行专业护理的大楼。这里的医护人员与300多位痴呆老人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医护人员们面对的是生活难以自理、情绪不定的老人,他们经常打架摔物、撒娇胡闹,他们爱四处游荡,他们连表达爱意的方式都是那么特殊:狠狠打你一耳光。

  在这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们即使生理功能退化、认知能力严重丧失,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料下,他们也能有尊严地活着,直到生命终点。日前,南方日报记者走进广州市老人院慈慧楼,记录痴呆老人和医护人员的酸甜苦辣。

 

  照顾好一群老小孩-痴呆老人被当成孩子一般来悉心照顾训练,尽量保持住他们大脑的活力

 

  走进大厅,挂在墙上的屏幕里,正播放着一首节奏缓慢的老歌,一个老人盯着屏幕呀呀地跟着唱。两个老人各自躺在沙发里闭目养神。四个老人围坐着,在堆着的麻将里缓慢地摸牌,出牌。

  另外两张桌子上,各自围坐着两三个老人。他们面前的竹簸箕里,盛满了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豆子。老人们认真地将捡出颜色大小相同的豆子,扔进另外几只较空的盆内。这是锻炼分辨能力和手指灵巧的训练。

  在另外一个大活动室,安安静静坐着几十个轮椅上的老人。喝完下午的汤点后,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安静发呆,有的还不时交谈几句。

  如果这不是在专门护理痴呆老人的广州市老人院慈慧楼,你很难相信,这些老人都是重度的老年痴呆症患者。

  他们大多已经丧失了大部分记忆,存在认知和理解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但在这里,仍然能够如正常老人一般有尊严地活着,衣物干净,面容整洁,神态祥和。

  在病房,记者见到了80多岁的重度痴呆患者朱婆婆。

  朱婆婆以前是一家医院的医生,大家都叫她朱医生。见到有人来看她,她很开心,笑眯眯地伸出手来非要跟记者和医生握手。但她对记者的问询答非所问,口里说着一些自己也听不懂的话。

  这并不是慈慧楼惯有的宁静。为了让这些生活难以自理、行为却脱离了社会观念束缚的老人和谐共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说"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样。”康复科科长邓永萍深有感触。

  “他们之间打架吵架是家常便饭。有的老人经常认为自己的物品被别人拿走了。在打麻将时,有的老人会随便打张牌说胡了,其他老人发现了也会吵闹起来。不过,刚吵过打过很快就会忘了。”

  康复员们经常还要应付老人们如孩子般的要求,哄着他们如哄着小孩子。樊婆婆怀疑自己便秘,经常闹着要吃大蕉。记者向她问好,她一把攥住记者的手,摇晃着身体不断撒娇:“给我买10个大蕉嘛,好不好?”

  康复员肖露拿来两个香蕉为记者解围,她仍不松手,眼神坚决摇晃着身体表示不接受,表示要5个才行。直到康复员作势要走,她才放开记者的手一把抓住香蕉。这让在场的护员工都笑了起来。

  不仅脾气像小孩,老人们的认知理解能力也退化得如幼童一般。在每间治疗室,都可以看到醒目的导向牌,上面用大字表明今天的日期,天气,季节以及快来临的节日。

  邓永萍说,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对老人们进行导向,让他们认识到今天是什么日子,不然他们都会搞糊涂。

  走进锻炼老人思维的智能室,则像是走进了一家幼儿园的教室。这里是老人们做游戏、进行智能训练的地方。墙壁上贴着花花绿绿的纸片,上面写着每天的特色活动安排。老人们在这里做手工艺、讲故事、走迷宫、拼图、串珠、齐唱歌。

  他们被当成孩子一般来悉心照顾训练,只是这些学习不再是为了掌握什么技能,而是尽量保持住他们大脑的活力。

 

  减缓生命力的流失-生命力慢慢地从老人身上流失,医护人员竭尽全力让老人尽量老去得慢一点

 

  时光在这些老人身边加速流走。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在加速减退,生命力慢慢地从老人身上流失。据统计,痴呆老人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而这种期限正在变得更短。

  为了尽力挽回流失的生命力,康复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多种康复方案,竭尽全力让老人尽量老去得慢一点。

  在感官刺激室,有五颜六色的水果模型,香薰灯,有表面粗糙的滚轴和磨脚器。这些物件都通过刺激不同的感官,来保持老人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延缓各感官器官的退化。

  每一个老人都会有一张自己的日常安排表,医护人员为他们选择乐于参加的活动,包括编织,园艺,读书,演奏乐器,做饭菜等,让老人改变闷坐、无所事事的状态,维持身体的活动能力。

  遗憾的是,这些治疗和康复训练并不能使痴呆老人减轻痴呆程度,只能尽量延缓这一过程。但幸好,在逐渐老去时,他们受到了悉心的照顾和最充分的理解。

  邓永萍介绍,痴呆老人最爱的是四处游荡。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老人们就整夜地在楼内游荡,累了就会在大厅的沙发上睡去,直到巡视的护理人员发现,将他们送回自己的房间。

  为了给游荡的老人提供方便,通道的墙壁四面距地面1.1米处,都安装了硬塑料栏杆扶手。

  慈慧楼楼下的一个小公园,也是老人们游荡的地方,叫做“游荡公园”。每天下午,爱吃香蕉的樊婆婆都要仔细背起她的布包,出门去游荡公园转一圈。

  公园一角竖立着一座简单的601路公交站牌,是老人院的员工们自己制作的。邓永萍说,经常有老人闹着要回家,站在这个站牌下等车。601路公交车是老广州时期从化开往广州的唯一一条线路。老人们相信这简陋的自制的站牌真的可以带他们回家,但等着等着就忘了。

 

  活在回忆里的老人-这些年纪都在80岁左右的老人们记忆得最深的是抗战时期的经历

 

  痴呆老人们是一群被禁锢在早期记忆中的人。

  康复科医生李海员向记者介绍,老年痴呆症的一个显著表现即是短期记忆的丧失,但深刻心中的长期记忆难以忘却。其中很大一部分,即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回忆。

  为了让老人们有亲切感,楼内的每条通道都按照经典老广州街道名称作为指示导向牌,有北京路,上下九路,长寿路等。老人们对别的事情忘记了,却不会忘记这些道路的名称。

  在与老人们相处中,康复员们会特别注意询问老人们对过去的记忆,挖掘出老人们曾经的光辉岁月。通过回忆,老人们心灵变得充实,不再烦躁易怒。而这些充满历史感的物件,将老人们又带回自己的青少年时代。

  康复员们也会经常给老人们讲述他们年轻时候的往事,他们所创立的事业,所经历的年代。邓永萍发现,这些年纪都在80岁左右的老人们记忆得最深的是抗战时期的经历。

  慈慧楼专门有一间怀旧室,供老人们触摸回忆。怀旧室里,无一不是时光的痕迹。一面墙上,贴着从家属手上搜集过来的老照片,黄旧色的都是老人与家人们曾经的留影,起着“四世同堂”、“合家欢”这样的名字,还有老人们的童年时代,孩子们玩游戏的照片。

  窗户边挂着一袭蓑衣和竹斗笠。有时候挂着老广人结婚时穿的凤冠霞帔。有时候,医护人员会组织老人们操办“婚礼”。两位老人穿上凤冠霞帔行拜礼,高兴得如同真正的婚礼一样,脸上都泛着红光。

  在另一面墙边,是一座老式的橱柜,上面摆放着的,也都是被时代所淘汰却是老人们熟知的物件。有老式糕点盒,老式的座摆钟,甚至还有一台缝纫机。邓永萍说,这些都是老人院的员工们出外搜罗回来的。在怀旧室,康复员们有时候会教老人们一起唱那个年代的老歌曲。

  慈慧楼还设有宁静室,如果有的老人情绪十分暴躁的时候,就会将他们带到宁静室,里面有自然的流水声和轻柔的音乐能够安抚老人的情绪。靠墙的大沙发上,放着几个真人大小的婴儿娃娃玩具。

  李海员介绍,对于很多婆婆而言,哺育孩子是人生最深刻的记忆。在与痴呆老人相处时,让她们抱娃娃玩具,能够迅速安抚老人的情绪。“她们真的会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有一个老人,每到傍晚的时候都会到处寻找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就很暴躁。当把这些娃娃玩具抱在怀里后,她就立即安静下来,不断逗哄。自己吃什么东西,都会先塞给怀里的“孩子”吃,别人如果去触碰“孩子”,她就本能地护住,不许别人接近。

  在她们的认知里,怀抱着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老了之后带的孙儿。有位老人,甚至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家人,但在抱着哄“孩子”的时候,总是在清晰地呼唤一个名字。她的儿子来探访时,听到护士的讲述,泪流满面地告诉大家老人喊的是自己的乳名。

 

  祥和度过生命结尾-若得不到好的照料,任由痴呆症发展,痴呆老人的病情只能更快加重

 

  面对着一群行动力和脑力都严重退化的老人,医护人员们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慈慧楼按照老人痴呆病情的轻重,1、2楼为中轻度病人,3、4楼为中重度病人。每个独立部门都配备一支由医生、护士、康复员、社工、生活照顾员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医疗康复护理团队。

  由于痴呆症老年人越来越多,慈慧楼设计的260多张床位根本就接纳不下。为此,老人院将一些空闲的房间都改造成了护理病房。

  护理人员不仅要处理老人的大小便,还经常遭受一些暴躁或者淘气的老人的打骂。老人院院长洪佩贤说,有的老人淘气起来,会将屎尿倒在喝水的杯子里,将大便搓成团扔给护理人员说请他们吃汤圆。

  一些痴呆老人的善意,也会令人哭笑不得。慈眉善目的朱婆婆很喜欢一个为她做评估检测的年轻男医生,每次见到这位医生,都会高兴地走上前去,狠狠地扇他一个大耳光,然后拉着他的手开心地笑。虽然能理解这是老人在表达自己的喜欢,但被狠狠打了好几次之后,这位男医生就再也不敢去她的病房了。

  洪院长说,“对痴呆老人的行为,有时候连家里人都难以容忍,但我们能理解他们。”

  在活动室,带着老花镜的黄教授坐在轮椅上捧着一本《长寿的故事》,看得津津有味。年届89高龄的黄伯伯以前是广州一所高校的外语教授,医护人员都称他为黄教授。

  康复员肖露介绍,黄教授已经半身瘫痪,刚来的时候性格很孤僻,总是躲在房间不理人,也不说话,吃饭也都要护理人员送进去,攻击性比较强。

  经过护理人员的耐心照顾,黄教授逐渐建立了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肖露说,通过与老人的接触,发现老人的英语很好,而且很爱看书。在康复训练方案中,便针对性地加入了读书的内容。

  “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将老人送到老人院是不敬老爱老的表现,但其实痴呆老人若得不到好的照料,任由痴呆症发展,病情只能更快加重。”

  邓永萍说,老人院慈慧楼能让痴呆老人们的生命结尾,能够宁静祥和地度过,有尊严地走过生命的终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