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热论篇第三十一
【byb.cn XJ】热论,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发烧。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发烧的经历。可很多人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发烧?
精读黄帝内经热论篇第三十一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恒温的动物,它是需要一定的温度去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的。通常情况下,人在两种情况下会发烧,第一种,是人体受了外寒了,导致寒凝而使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此时,人体的自保功能开始起作用,会调动全身的气血去攻通被堵塞的经络,以打通血脉。在攻通的过程中,就会使得人体的体温增高,去化开寒凝的经络,这是第一种情况,而“热论”篇主要讨论的是这种情况。即“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人体的第二种发热的情况是感染。换言之,就是人体的皮肤、粘膜破损后,被病毒、细菌感染,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与外敌斗争,这种斗争必然会非常的激烈,人体出现发烧,也正是反映出这种抗争的激烈程度,同时,发烧还可以将一些不耐高温的外邪杀死,这是第二种情况。由于《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时,古人对这种感染引起的发热认识还不很清楚。故,当抗生素发明之后,人体的发热问题被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此确立了西医主流医学的地位。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徽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
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
帝曰:善!治遗奈何?
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帝曰:病热当何禁之?
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如何?
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
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
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精读黄帝内经全部文章
MP3版,请点击链接:http://www.byb.cn/hdnj/suwen_31.html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1五脏别论之...11-1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0五脏生成之...11-1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9六节藏象论...11-0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9六节藏象论...10-2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8灵兰秘典论...10-2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7阴阳别论之...10-1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6阴阳离合论...09-3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5阴阳应象大...09-23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喝酒让人饿得快11-21
- [事件]指甲没“月牙”不影响健康11-20
- [事件]五招克服“秋乏”11-20
- [事件]对镜揪出疾病苗头11-20
- [事件]揪头发的疼传得最快11-19
- [事件]乐观变老多活七年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