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黄帝内经骨空论篇第六十

精读黄帝内经骨空论篇第六十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3-8-12 09:41
【分页导航】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噫嘻,噫嘻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噫嘻,噫嘻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先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肋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噫嘻。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脆。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胸中而散。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点评】本段阐述了因风引起的病症的治病方法。

 

灸噫嘻

譩譆穴,或噫嘻,此穴不在国标范围,因而无从考证。从文中描述来看,应属"阿是穴”类。下面是网上找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椎穴、肩外俞穴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别名〗五胠俞。  

〖穴义〗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1)譩譆。譩譆者,压按本穴病者呼出之声也,无它意。  

2)五胠俞。五,五脏六腑之代称。胠,古战阵右翼的名称也。俞,输也。五胠俞名意指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督脉外传的阳热之气,而督脉的阳热之气由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所生化,本穴所受的纯阳之气也即是五脏六腑的纯阳之气,故名五胠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外散体内之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从风憎风

从风,随风,此处为见着风

憎风,怕风

 

急引阴卵,阴卵,指睾丸

 

刺八髎与痛上

八髎,即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的总称,两侧对称排列,共称为八髎,是治疗男科和妇科的要穴。详见:http://www.byb.cn/doc_1110-2.aspx

痛上,不是具体的穴位名称,类似阿是穴。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

鼠瘘,病名。指生于颈、腋部之窦道破溃难敛者。《灵枢·寒热》:"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症见颈、腋部生核,日久破溃流脓血,或伴有恶寒发热的漏症。内治宜调补气血,培补真元,可服猬皮散。外应去腐生肌,脱管排脓,或手术切除。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鼠瘘,病名。又名瘰疬。即颈腋部淋巴结结核。”

寒府,指膝阳关

女子带下瘕聚

瘕聚,妇女任脉受病的证候。主要症状为腹部脐下有硬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风邪是许多疾病的起始原因,怎样用针法来治疗?

 

岐伯回答说:风邪从外侵入,使人寒战、出汗、头痛、身体发重、怕冷。治疗用风府穴,以调和其阴阳。正气不足就用补法,邪气有余就用泻法。

 

若感受风邪较重而颈项疼痛,刺风府穴。风府穴在椎骨第一节的上面。若感受风邪较重而汗出,灸一噫嘻穴。噫嘻穴在背部第六椎下两旁距脊各三寸之处,用手指按振,使病人感觉疼痛而呼出"噫嘻”之声,噫嘻穴应在手指下疼处。

 

见风就怕的病人,刺眉头攒竹穴。失枕而肩上和横骨之间的肌肉强痛,应当使病人曲臂,取两肘间相合在一处的姿势,然后在肩胛骨上端引一直线,正当脊部中央的部位,给以灸治。从络季胁牵引到少腹而痛胀的,刺噫嘻穴。腰痛而不可以转侧动摇,痛而筋脉挛急,下引睾丸,刺八髎穴与疼痛的地方。八髎穴在腰尻骨间空隙中。鼠瘘引发的寒热,刺寒府穴穴。寒府在膝上外侧骨与骨之间的孔穴中。凡取膝上外侧的孔穴,使患者弯腰,成一种拜的体位;取足心涌泉穴时,使患者坐跪的体位。

 

任脉经起源于中极穴的下面,上行经过阴毛际再到腹部,再上行通过关元穴到咽喉,又上行至颐(下巴),循行于面部而入于目中。冲脉经起源于气街穴,与足少阴经相并,侠其左右上行,到胸中而散。任脉经发生病变,在男子则腹内结为七疝,在女子则有带下和瘕聚之类疾病。冲脉经发生病变,则气逆上冲,腹中拘急疼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