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医所说的脾胃不和

【byb.cn 大道至简】 中秋国庆长假,想必很多人都会“暴撮”几顿,但是吃撑了的也不在少数,表现在腹胀、呕吐、嗳气、大便糖稀。这种是急性期的表现。但如果你长期,几年、十几年都这样,时好时坏,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你就属于脾胃不和了。那到底什么是脾胃不和呢?
如何理解脾胃不和
中医里的脾,和西医里的脾脏是不完全相同,它包括了“脾脏+胰腺”的物理形态。但在功能上,中医里的“脾”为消化器官,而西医认为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因其含血量丰富,能够紧急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有“人体血库”之称。
因此,有很多因车祸事故被摘了脾的人还可以生存,只不过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而已,毕竟免疫系统的缺损,还不会一时要人命,但是,有听说谁把胰腺摘了还能长期存活的吗?如果胰腺没了,人也就O了。所以,当中医里把脾当作“后天之本”时,你一定要知道,它在物理形态上,是一个“脾脏+胰腺”的联合体。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黄帝内经》中是如何论述“脾”的。在《素问·刺法论》曰:“脾为谏仪之官,知周出焉。”
谏仪:谏,正也,以道正人行;仪,论事,言得其宜为之仪。谏仪是以正确的立场,论述适宜恰当的事情。
知周:知,用口陈述;周,密也,善用其口则密,周密之意。知周之意,是用口做周密的陈述。“知周”是对君主之官而言。
谏者,多别善恶以陈于君。谏仪官需备有三德:一正也,以明是非,以辨善恶;二义也,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具有薄云晴天气概;三大度,公而无私。
脾,作为谏仪官具有上述美德,在人体中表现为:及时提醒心(含思维)之君王,周身所发生的变化。如:胃寒痛或五更泻肚,是肾阳不足;便稀而衄血,是中气不足;性急而两胁胀满,是肝气上亢等。
脾:属土,具有坤性。《易经》讲坤字是“直方大。”直为正,方为义。君子内正外义。在人体中,当脾处于正常状态,行使谏仪官职能,人可避免疾病的侵袭。“脾虚,生湿生痰。”凡是疾病缠身,甚至夭亡者,首先是脾失去了谏仪官的作用。
脾:主运化,主升清。《黄帝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止归于肺。”人吃进食物,消化、吸收,乃至将营养输布全身,全靠脾正常司职。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水湿。
脾:统血,统摄血液在脉管之内运行而不外溢。
脾:主四肢与肌肉,使肌肉丰满及维持正常活动。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可辨别口中五位味道,可使唇红润。
脾病治:宜健脾化湿,温阳运脾,补益中气,益气摄血等法。
当我们知道了脾的功能之后,再来看看胃的功能。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袜04-03
- [本站]说说过敏那点事03-27
- [本站]从春眠不觉晓这首诗说起03-20
- [本站]说说抑郁症那点事03-13
- [本站]东北.糖尿病高发.滑雪03-06
- [本站]AI让医疗平权正变为现实02-27
- [本站]急性胃痛刚好又出现体位性眩...02-20
- [本站]春节夜急性胃痛用Deeps...02-13
- [事件]“先菜后饭”并非人人适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补钙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块肌肉牵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风险04-09
- [事件]办公室21℃效率最高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