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②

【原文】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
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
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秋得心脉,冬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
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法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点评】此段重点说明五实、五虚之症的危险情况。但实和虚之间也是相互转化的。
①无后其时,不能错过治疗时机。
②五实,五脏俱受实热闭阻的综合证候。如心受邪的脉洪盛;肺受邪的皮肤灼热;脾受邪的腹满胀;肾受邪的二便不通;肝受邪的昏闷而不明等。《素问·玉机真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③五虚,五脏精气虚损的综合证候。《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王冰注:“虚谓真气不足也。然脉细心也,皮寒肺也,气少肝也,泄利前后肾也,饮食不入脾也。”病程中,五虚并见,反映五脏功能严重衰退,预后不良,急当培补元阳,维护胃气,如经治疗后饮食能进,泻利能止,乃元阳、胃气已恢复,是病情趋向好转的标志。
【整段翻译】
黄帝道:大凡治病,必先诊察形体盛衰,气之强弱,色之润枯,脉之虚实,病之新久,然后及时治疗,不能错过时机。
病人形气相称,是可治之症;面色光润鲜明,病亦易愈;脉搏与四时相适应,亦为可治;脉来弱而流利,是有胃气的现象,病亦易治,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治疗。
形气不相称,此谓难治;面色枯槁,没有光泽,病亦难愈;脉实而坚,病必加重;脉与四时相逆,为不可治。必须审察这四种难治之证,清楚地告诉病家。
所谓脉与四时相逆,是春见到肺脉,夏见到肾脉,秋见到心脉,冬见到脾脉,其脉皆悬绝无根,或沉涩不起,这就叫做逆四时。如五脏脉气不能随着时令表现于外,在春夏的时令,反见沉涩的脉象,秋冬的时令,反见浮大的脉象,这也叫做逆四时。热病脉宜洪大而反静;泄泻脉应小而反大;脱血脉应虚而反实;病在中而脉不实坚;病在外而脉反坚实。这些都是症脉相反,皆为难治。
黄帝道:我听说根据虚实的病情可以预决死生,希望告诉我其中道理!
岐伯说:五实死,五虚亦死。
黄帝道:请问什么叫做五实、五虚?
岐伯说:脉盛是心受邪盛,皮热是肺受邪盛,腹胀是脾受邪盛,二便不通是肾受邪盛,闷瞀是肝受邪盛,这叫做五实。脉细是心气不足,皮寒是肺气不足,气少是肝气不足,泄利前后是肾气不足,饮食不入是脾气不足,这叫做五虚。
黄帝道:五实、五虚,有时亦有痊愈的,又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能够吃些粥浆,慢慢地胃气恢复,大便泄泻停止,则虚者也可以痊愈。如若原来身热无汗的,而现在得汗,原来二便不通的,而现在大小便通利了,则实者也可以痊愈。这就是五虚、五实能够痊愈的机转。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7离合真邪论...03-3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6八正神明论...03-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5宝命全形论...03-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4血气形志篇...03-1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3宣明五气之...03-0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2藏气法时论...02-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1经脉别论之...02-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0三部九候论...02-10
- [事件]癫痫急救 一呼二放三不要04-05
- [事件]茄子怎么做更健康04-05
- [事件]吃动睡有个科学比例04-05
- [事件]心脏血栓会跑进大脑04-04
- [事件]过敏也会让人掉头发04-04
- [事件]鼻涕为何会五颜六色04-04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袜04-03
- [事件]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