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②

在上一篇,“精读黄帝内经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①”中,我们重点解读了“太过”和“不及”的哲学思想。刚好联系到最近媒体狂批萧宏慈,也正应验了这种哲学思想。
在“媒体为何开打萧宏慈”(http://www.byb.cn/doc_4253.aspx)一文中,我已经对萧的所作所为进行了点评,萧之所以被人打,其实,就是他某些方面做的“太过”,而某方面又“不及”所致。
为什么这样说呢,萧事出后,曾经有他的粉丝致信于我,说我分析的很到位。并说,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就曾经劝过萧,但他不以为然。后来,我又仔细看了一下萧的博客,发现上面所有文章,均是完美地“吹捧”他和他的“功法”如何了得的,而未见一篇批评他,或者有不同意见的,这足以说明其某些方面“太过”,而某些方面“不及”。
在发生刘太医、张悟本事件之后,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木桶原理看民间养生大师的兴衰”(http://www.byb.cn/doc_3144.aspx),此文试图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这些民间养生大师的兴衰。这和前面中医的“太过”和“不及”的哲学思想也相互进行了印证。
因此,学习中医,其实学的就是一种哲学,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换言之,学习中医,最该学的就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具体到如何用药,如何扎针,如何刮痧......这些纯技术性的东西,不应该放在学中医的首位,而恰恰,现在很多人,追求的不是“道”,而是“术”,这就使得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病变时,无法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宜了,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了,这就是学东西太死的原因。
在“精读黄帝内经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②”一文中,前面阐述的是病气传导的过程,而后半段强调的各种危症和死症。在这里,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剥茧抽丝发现,最重要的论点还是胃气。“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有胃气生,无胃气死的道理。
其实,你注意观察和发现,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手上的大鱼际处出现了塌陷,必定是气血耗尽之症,这些人,基本上是胃气衰败,离死不远了。
同时,你再观察一下动物,也会发现,只要是能吃能喝的,都生命力旺盛,反之,不爱吃喝的,都属胃气衰败之象,都是危症和死症。
因此,学习中医的过程,就是学习哲学的过程,学习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过程,这点希望网友们切记!!!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7离合真邪论...03-3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6八正神明论...03-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5宝命全形论...03-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4血气形志篇...03-1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3宣明五气之...03-0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2藏气法时论...02-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1经脉别论之...02-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0三部九候论...02-10
- [事件]癫痫急救 一呼二放三不要04-05
- [事件]茄子怎么做更健康04-05
- [事件]吃动睡有个科学比例04-05
- [事件]心脏血栓会跑进大脑04-04
- [事件]过敏也会让人掉头发04-04
- [事件]鼻涕为何会五颜六色04-04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袜04-03
- [事件]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