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虐论篇第三十五②

【原文】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
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
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
岐伯曰:疟气者,必更胜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
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
【点评】本段重点解读疟疾的如何治疗,以及为什么此病会有间隔发作的情况。
①必从四末始也,四末,指四肢。
②在孙络盛坚而血者,孙络:人体中络脉的分支,即络脉中的细小部分。《素问·气穴论》:“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 王冰 注:“孙络,小络也,谓络之支别者。”《灵枢经·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③必更胜更虚,更[gēng],更替。
【整段翻译】
黄帝道:讲得好!疟疾究竟怎样治疗?时间的早晚应如何掌握?
岐伯说:疟疾将发,正是阴阳将要相移之时,它必从四肢开始。若阳气已被邪伤,则阴分也必将受到邪气的影响,所以只有在未发病之先,以索牢缚其四肢末端,使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两者不能相移;牢缚以后,审察络脉的情况,见其孙络充实而瘀血的部分,都要刺出其血,这是当真气尚未与邪气相并之前的一种“迎而夺之”的治法。
黄帝道:疟疾在不发作的时候,它的情况应该怎样?
岐伯说:疟气留舍于人体,必然使阴阳虚实,更替而作。当邪气所在的地方是阳分,则发热而脉搏躁急;病在阴分,则发冷而脉搏较静;病到极期,则阴阳二气都以衰惫,卫气和邪气互相分离,病就暂时休止;若卫气和邪气再相遇合,则病又发作了。
黄帝道:有些疟疾隔二日,或甚隔数日发作一次,发作时有的口渴,有的不渴,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其所以隔几天再发作,是以为邪气与卫气相会于风府的时间不一致,有时不能相遇,不得皆出,所以停几天才发作。疟疾发病,是由于阴阳更替相胜,但其中程度上也有轻重不同,所以有的口渴,有的不渴。
黄帝道:医经上说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而有些疟疾,并不是这样,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这是指和四时发病规律相应的而言。亦有些疟疾形症不同,与四时发病规律相反的。如发于秋天的,寒冷较重;发于冬天的,寒冷较轻;发于春天的,多恶风;发于夏天的,汗出得很多。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7离合真邪论...03-3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6八正神明论...03-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5宝命全形论...03-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4血气形志篇...03-1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3宣明五气之...03-0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2藏气法时论...02-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1经脉别论之...02-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0三部九候论...02-10
- [事件]心脏血栓会跑进大脑04-04
- [事件]过敏也会让人掉头发04-04
- [事件]鼻涕为何会五颜六色04-04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袜04-03
- [事件]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04-03
- [事件]越怕焦虑越要面对04-03
- [事件]孩子抖腿有很多原因04-03
- [行业新闻]冰箱保鲜国际标准首次发布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