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赭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点评】
①未赭其疾,恶知其原?
赭(zhě),动词,染成红色。在这里指把疾病标红的意思。换言之,如果搞不清得的是什么疾病,怎么可能知道疾病的来源呢?
②粗之暗乎
粗,粗率的医生
暗乎,昏然无知
【本段翻译】
黄帝对岐伯说:我将百姓视为自己的子女,养育他们,并征收他们的钱粮赋税。我怜悯他们时常不能生产自给,还接连不断地生病。对于疾病的治疗,我想使他们避免遭受药物、砭石的伤害,而仅用微小的针,刺人肌肤,就可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气血在经脉中逆顺运行、出入离合循行无阻,从而治愈疾病。同时,为了把这种疗法流传后世,就必须明确地制定出使用法则,而使它永远不会被湮没,历久而不失传;并且这个法则还应该易用不易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其有纲纪,清楚地分出章节,辨明表里关系,确定气血终而复始的循行规律。而所用的针具也都要交待出具体的形状。为此,我想综合以上的问题,先著一部针经。现在,我想听听你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
岐伯回答说:让我尽我所能依次陈述,使它条理清楚,就像万物起于一而终于九的规律一样清楚明白。现在让我首先来谈一谈关于用针治病的一般道理。运用小针治病的要领,说起来比较容易,可是要达到精妙的境界就不容易了。一般技术粗浅的医生,只是拘泥于观察病人的形体,单从外表上辨别病情;而技术高明的医生则更注重病人的精神活动以及气血盛衰的情况来加以针治。高明的医生可以辨别神气的盛衰,并且还能了解客居在人体内的外邪往来出入的门户所在。要知道,没有看出疾病的性质,怎么能知道疾病的来源,而给以适当的治疗呢?至于针刺的微妙作用,关键在于正确使用快慢的不同手法。在这方面,粗率的医生,仅仅会依据症状而取用关节附近的若干与症状相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惟有高明的医生,才会根据病人经络中气机的变化,而选取相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人体经络气机的变化是离不开穴位空窍的。在这些空窍中,所反映出的气血虚实盛衰的变化,是至清至静而微妙的。当邪势正盛的时候,切不可迎其势而用补法;而当邪气已去时,则不宜再用泻法去追泻邪气。知道气机变化之理的医工,谨守着气的往来之际,及时运用补泻之法,不能差之毫发;不懂得气机运行之理的人,到了应该补泻的时候而不能及时地运用手法,就好像是箭扣在弦上,应当发射而不发射一样。用针的人必须知道气机的往来运行变化,并相应地严格由气机运行来把握针刺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粗率的医生对此昏然无知;惟有高明的医生,才能体察到其中的妙用。至于气的逆顺,经气已去的,脉气虚而小,为逆;经气已来的,脉气平而和,为顺。清楚地了解气的往来逆顺变化,就可以毫无疑问地及时施行针法。根据经气的循行方向,朝着经气来的方向进针,和它的来势相逆,用泻法夺其有余,邪气怎么会不由实而虚呢?相应的,随着经气的去路进针,和它的去势相顺,用补法济其不足,经气怎么会不由虚转实呢?然而,迎而夺之的泻法,或是随而济之的补法,都应当在用心体察气机变化后,再灵活运用才能调和虚实。掌握了这个关键,针法的主要道理,就尽在其中了。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7离合真邪论...03-3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6八正神明论...03-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5宝命全形论...03-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4血气形志篇...03-1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3宣明五气之...03-0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2藏气法时论...02-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1经脉别论之...02-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0三部九候论...02-10
- [事件]心脏血栓会跑进大脑04-04
- [事件]过敏也会让人掉头发04-04
- [事件]鼻涕为何会五颜六色04-04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袜04-03
- [事件]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04-03
- [事件]越怕焦虑越要面对04-03
- [事件]孩子抖腿有很多原因04-03
- [行业新闻]冰箱保鲜国际标准首次发布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