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精读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精读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14-2-3 08:15
【分页导航】


  【原文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

  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

  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

  三曰提针,长三寸半;

  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

  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

  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

  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

  八曰长针,长七寸;

  九曰大针,长四寸。

  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

  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气;

  提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

  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员利针者,大如厘,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

  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

  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

  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点评


  一曰镵针(chán zhēn)

 

  取三脉者 (kuāng),怯弱,虚弱


  【本段翻译


  九针的名称和形状都各不相同

  第一种叫镵(chán)针,长一寸六分;

  第二种叫员针,长一寸六分;

  第三种叫锶针,长三寸半;

  第四种叫锋针,长一寸六分;

  第五种叫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

  第六种叫员利针,长一寸六分;

  第七种叫毫针,长三寸六分;

  第八种叫长针,长七寸;

  第九种叫大针,长四寸。

 
  镵针,针头大而针尖锐利,适用于浅刺,以泻除皮肤肌表的邪热。

  员针,针尖椭圆如卵形,可作按摩之用,主治邪在分肉之间的疾患,用时,不致损伤肌肉,而得以疏泄分肉之间的气血。

  锶针,针尖像黍粟一样圆而微尖,不致刺人皮肤,主要是用作按摩经脉、流通气血,但用时不宜陷入肌肉,否则,反会损伤正气。

  锋针,针锋锐利,三面有锋棱,适用于热毒痈疡或经络久痹的顽固性疾患。

  铍针,针尖如剑锋,适用于痈疡等疾患,可作刺破排脓之用。

  员利针,针尖大如牦尾,圆且锐利,针身略粗,能用于治疗急性病。

  毫针,针尖纤细如蚊虻之喙,可用于静候气的徐缓到来;而其针身微细,适宜于持久留针,以扶养真气;同时还适宜于治疗痛痹。

  长针,针尖锋利而针身细薄,可以治疗口久不愈的痹症。

  大针,针体如杖,粗而且巨,针尖略圆,可用来治疗水气停留于关节而致浮肿的疾患,作为泻水之用。九针的名称、形状与主治作用,都尽在于此了。

 
  说到邪气侵犯经脉引起疾病的情况,一般是这样的贼风邪气,常常由头部侵入,所以说邪气在上;由饮食不节所致的浊气,往往滞留在肠胃,所以说浊气在中;清冷寒湿之邪,大多从足部侵入,所以说清气在下。在针刺的时候,上部取筋骨陷中的各经腧穴,则能使贼风邪气随针而出。针刺中土的经脉(指足阳明胃经),就可以排除滞留在肠胃中的浊气。凡是病在浅表的,都不宜深刺;如果刺得过深,邪气反而会随之深入,而加重病情。所以说皮、肉、筋、脉各有自己一定的部位,而每种病也各有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九针之形状各不相同,各有其适应的病证,要根据病情适当选用。实证不可以用补法,虚证不可以用泻法。如果正气不足的反用了泻法,或是邪气有余的反用了补法,就会使病情更趋严重,这就是所谓的病上加病。在病重的时候,如果误泻了五脏阴经的经气,就会造成死亡;而如果误泻了六腑阳经的经气,就使病人形体衰败,难以恢复。误泻阴经,使脏气耗竭,就会导致死亡;误泻阳经,损耗阳气,就会使人发狂,这些都是误用补泻的害处。

 
  进针之后,如果没有得气的感觉,就说明"气"还没有"至",应当继续施行手法,而不须拘泥于手法的次数,总以达到"气至"为度。如进针之后,有了得气的感觉(即"气至"),就可以出针,不须再行针刺和留针了。九针各有它的适应证,因而针的形状也各不相同,要根据病情选用,才能适合需要。针刺的要领,就在于达到气至,有了"气至"的感觉就表明有了疗效。疗效确切的,就好像风吹云散,立刻明朗地看到了青天一样。针刺的主要道理,就完全包括在这里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