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人物>> 年龄歧视催人变老

年龄歧视催人变老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22-10-23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不受欢迎、不被需要加剧老人不健康行为,增加抑郁和早逝风险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 康 琳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常任理事 王一牛

  本报记者 张健

  《生命时报》 2022-09-23 第1643期 第1版


  “老啦!不中用了!”“人老了,胳膊腿就不灵活了!”……类似的话语不时出现在生活中,一些老人更是常常这样自嘲。殊不知,这种因年龄而产生的惯性印象,可能会带来伤害。近期,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诺曼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联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几乎所有中老年人都曾遭遇年龄相关的歧视,而且年龄歧视会导致中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佳,日常经历的年龄歧视水平每增加1个评分,负面健康结果的几率将增加59%~110.5%。

  九成中老年人遭遇年龄歧视

  “年龄歧视”一词是美国老年学家罗伯特·巴特勒于1969年提出的。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年龄歧视的全球报告》,将年龄歧视定义为基于年龄对人产生的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制度性年龄歧视,指机构法律、规则、社会规范和政策等制度性的原因,使得某些人因年龄而处于不利境地。例如,新冠疫情中,有的国家根据年龄来分配呼吸机或重症监护病房等稀缺资源,对老年人不公平。

  二是人际年龄歧视,如不尊重老年人或摆出高人一等的派头,忽视老年人的观点或回避与老年人互动。

  三是针对自己的年龄歧视,反复接触关于年龄的偏见,会将这些偏见内化,映射到自己身上。例如,有的老年人不相信晚年能学会新技能,也不愿接受新知识。


  上述研究团队招募了2035名50~80岁(平均年龄62.6岁)的美国居民,根据问答和年龄歧视量表,计算参与者的日常年龄歧视分数。结果显示,93.4%的参与者至少经历了10种日常年龄歧视(如图)中的一种。其中,内化的年龄歧视最常见,81.2%的参与者虽然自认为健康状况良好或非常好,但还是觉得老了就容易孤独、沮丧、悲伤;其次是暴露于年龄歧视信息(65.2%)和人际交往中的年龄歧视(44.9%)。总体来说,年龄越大,遭遇的年龄歧视就越多,老年女性比男性更易遭遇年龄歧视。此外,农村参与者遇到的年龄歧视高于城市,在媒体信息中花费时间越多的人,遇到的年龄歧视越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常任理事王一牛表示,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年龄歧视现象。例如,公交车上常听到“不在家好好待着,跟我们上班一族挤什么挤啊!”之类的话语;公共场合下,不少老人因不会用手机扫码或支付而遭到冷待。年龄歧视带来的诸多问题,亟待全社会认识并解决。

  对身心的负面后果不容小觑

  “全社会必须对年龄歧视给予重视,尤其应改变老年人自己的看法。”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康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社会上总把老年描述为一种很悲惨的状态,以至于老年人自己也把伴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生理衰老和认知变化描述为“有问题”或“恶化”。比如,“抗衰老”就是一个典型的年龄歧视概念。童年、青年、壮年、老年都是自然的人生阶段,没必要“抗拒”老年,更不该将“老年”定义为一种特别负面的时期。

  上述研究发现,频繁接触常见的年龄歧视信息、互动和微不足道的“年龄偏见”可能比通常认为的更有害,会对中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内化的年龄歧视与所有健康风险增加最为相关,其次是人际交往中的频繁年龄歧视及年龄歧视信息。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一项涉及45个国家422项有关年龄歧视研究的综述发现,有405项(96%)研究发现,年龄歧视与所有健康较差结果相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与早逝风险有关。有10项研究得出这一结论,其中我国研究人员发现,认为自己老了的老年人,比那些自我认知更积极的人,死亡风险高出近20%。与年龄歧视对患病影响情况的52项研究中,有50项发现年龄歧视与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有关,还会影响康复效果。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持正面年龄观念的老年人,从严重残疾中康复的可能性比持负面观念的老年人高44%。

  与不健康行为增多有关。有13项研究显示,经历年龄歧视的人更可能出现不健康饮食、过度饮酒或吸烟等不健康行为。此外,年龄歧视与老年人多重用药、药物依从性差等有关。有数据显示,约25%的70~79岁老年患者会遭遇药物不良事件,而在20~29岁的患者中,这一比例约为4%。

  与性健康不佳有关。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老年人的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年龄歧视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因为关于性传播疾病的信息有限,老年人性健康服务相对缺乏,加之老年人性话题往往是社会禁忌,导致他们生病了也不愿寻求诊治。

  与抑郁发生有关。44项调查年龄歧视与精神健康关联的研究中,有16项研究显示,年龄歧视与抑郁症发作、加重和终生抑郁有关。2015年的数据估计,全球有633万例抑郁症病例归因于年龄歧视。

  与认知障碍有关。有研究表明,当老年人暴露于负面刻板印象中,认知能力和记忆力都会下降。德国一项研究还显示,对老龄化的负面认知会加速认知能力下降。相反,能客观、积极地看待衰老,认知能力下降速度会减慢。

  与生活质量下降有关。2020年一项涵盖29项涉及年龄歧视和生活质量研究的综述发现,年龄歧视会对整体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年龄歧视导致社会孤立和孤独:1.年龄歧视会导致不受欢迎、不被需要和被社会拒绝的感觉,进而导致老年人社交退缩;2.老年人会将年龄歧视内化,然后自己选择退离社会;3.社会中一些存在年龄歧视的法律、规范和做法,如强制退休等,会阻碍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其次,警察和政策制定者认为老年人特别容易遭受犯罪侵害,媒体也“耸人听闻”,这可能会造成老年人过度估计自身的脆弱性并加剧对罪犯的恐惧。

  要打破“老”与“非老”的人为界限

  两位专家强调,全社会需要共同行动,打破老与非老之间的“人为界限”,改变老年人遭遇年龄歧视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也提出一些纲领性建议,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改变衰老误解。不要把老年与不健康划等号,衰老只是生命必经的过程。研究发现,健康状况不佳或依赖护理是社会对老年人产生负面认知的风险因素之一。相关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可定期开展消除年龄歧视的运动,提高大众对年龄歧视的认识。研究表明,传递信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及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等,可增强同理心,是减少年龄歧视的最有效战略之一。

  增加代际互动。研究显示,基于代际接触的干预措施有助减少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在25个欧盟国家进行的研究发现,拥有跨年龄友谊的人,年龄歧视程度较轻。倡议老年人与年轻人增强交流,如一起玩游戏、从事园艺、制作艺术品、互相学习等。

  做好健康管理。研究发现,身心健康不佳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对自我的年龄歧视。康琳提醒,“老化”是自然过程不可抗拒,但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做到膳食平衡、营养充足和规律运动,可以延缓身体功能衰弱。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