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先知身体,才知世界
(社会裹挟着一群人,绑架着一群人,但是大多数都不是能做领头羊的人,大多数基本上都是跟着走。谁掌握了话语权,谁确立了主流价值观,大众就跟着谁走。)
《新周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寿命还是在增长的?
徐文兵:很多人在和我说这个问题。中医老在讲养生之道,也不否认几个道家活了一百多岁,但是中国人普遍的寿命就三四十岁。其实这主要是和新生儿的死亡率降低有关系。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人老看生命的“量”的问题——活多少岁,却没考虑过生命的“质”的问题——人活得怎么样。
《新周刊》:现在的人为什么以妄为常?是在追求生命的“质”,但是恰恰又追求反了。
徐文兵:生命的“质”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否认人有七情六欲,而且应该得到基本的满足,但是很多人把“欲”变成了“纵欲”,过度放纵。可以统计一下历代吃得最好的皇帝,或者那些美食家都是疾病缠身,而且没有几个长寿。
所以养生说“嚼得菜根就行”。没加调料就是一碗米饭,几个人吃得很香说明什么?说明人的自身“化”的能力很强,元气很足。元气不足了,老靠些调料、色香味刺激,老靠些好像是春药一样的东西刺激起情欲,那就不是讲的正常的七情六欲了,是在纵欲。纵欲的结果把人的精血提前透支,吃完这个还得追求下一个更新的,就跟人吸毒一样,吃得没有那High劲了还得换毒品,吸入不行就得注射,肌注不行就得静脉。
《新周刊》:你刚刚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生理上的问题,其实它跟社会的病是一样的,就是你说的“透支”。
徐文兵:社会裹挟着一群人,绑架着一群人,但是大多数都不是能做领头羊的人,大多数基本上都是跟着走。谁掌握了话语权,谁确立了主流价值观,大众就跟着谁走。
《新周刊》:在现代社会,提倡节欲容易,但真做到却难。
徐文兵:首先提倡就不对,为什么道家不说提倡?道家讲“医不叩门,道不远人”。
《新周刊》:你的厚朴中医学堂不是干这个吗?
徐文兵:厚朴中医学堂是人家来敲我门,说徐老师我现在有问题了,想请教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道不远人是给予那些对道有需求的人,她不会主动拉人入伙。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很多人是“己所欲,就要施于人”。道家说“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有的人就愿意“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你干吗要跟人家说节欲的事?
除非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快透支干净了,觉得要这么下去腰也直不起来了,眼睛也花了,头发也掉得没几根,就来找我,我告诉他中国古代有伤精伤气伤神的理论。
道家从来不说提倡,所以致使它成为不了主流,只能成为一种潜流。也别担心道家或中医会断,它永远不会断,它以另一种方式在传承。传承的方式就是你有准备好的头脑,我有一套东西,碰到一起传承下去。现在很多人在反中医,很多人不相信中医,很多人说来吧你给和那些反中医的人辩论吧,我说“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让一个对某个学科偏执而坚定迷信的人去容纳信点别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新周刊》:儒医、道医、佛医怎么区分?
徐文兵:中医的本源是“巫”,巫是能沟通天地鬼神,身体感觉能力非常强的人,但是传到后世逐渐人心涣散没落,人逐渐退化的,丧失了这种本能。这在《庄子》里有很多论述。秦汉以后“巫”分成了两支,一支进入了庙宇,成为现在所谓的道教;另一部分入世,就变成了现在的中医。
在华佗、张仲景那个年代,包括陶弘景、葛洪、孙思邈这些都是道和医不分的,融为一体。从唐朝开始就变成儒医了?道家是讲修身的,处于静的状态。只有在那个静的状态才能开慧,恢复敏锐的感觉能力。儒家是到唐宋的时候把道的东西和佛的东西都拿过去了。全变成了纸面上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没有修身的功夫,就体会不到经络体会不到药性,怎么做医生?只能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就变成腐儒了。
现在被推崇的所谓宋明的理学完全就列入八股、僵化的腐儒那条路,中国越被这种东西统治,中国的生命力越弱,所以最后道家隐居山野,中医也没落了。中医没落不是现在的事,也就是说从唐以后中医基本上就没落了,标志就是中医和道的分离。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