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网友>> 从曹操墓被确认到建安三名医

从曹操墓被确认到建安三名医

byb.cn
[网友] 作者 :管理员 日期:2010-1-1 09:58
【分页导航】


  建安三名医分别是张仲景、华佗和董奉。其中,张仲景在对抗瘟疫中起的作用最大,医学成就也最高。


  一、张仲景


  名机,史称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约公元215~219年)


  张仲景总结了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张所提倡的六经辩证的治疗原则,直到今天,依然是很多中医所必须学习的内容。另外,他对于方剂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他的传世之作《伤寒杂病论》,里面搜集和创造了很多剂型。比如说白虎汤,根据曲黎敏的讲稿,在本世纪50年代,河北石家庄地区瘟疫流行的时候,这个方剂依然在发挥着重大作用。这本《伤寒杂病论》也是中医经典著述之一,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顶尖的医学水平


  到了后世,大家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另外,有关张的传说还有不少,比如说到了现代,还有很多中医老字号叫“xx堂”,同仁堂就是一个例子,管比较有名气的大夫叫坐堂医生。相传这种说法自张仲景开始,因为他本人曾经担当过比较高级的官吏,长沙太守。在中国古代,官员办公的场所往往称为堂,张仲景在行政办公之余,经常利用办公场所来给百姓治疗。所以,后世很多中医诊所,也就习惯性的称为XX堂。


  要想理解这些内容,唐宋八大家的范仲淹有两句话很重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就是指中央行政部门。还有一句话,“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这说明了两点,首先古代医生和行政官员往往是一个人的两个身份,医生本来就是读书人,这样不仅能熟读古代政治方面的典籍,对于医学著作,也不会感到陌生。这样无论从政还是从医,都有便利条件。另外,中医的指导思路是把人看做是一个整体,行政管理手段和治病手法,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总之,张仲景不愧医圣的称号,他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内科。而且由于本身水平相当高,且有政治地位,张仲景在对抗瘟疫方面的贡献,要远超后面两位。


  二、华佗


  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传闻很多,但大多不是很可靠。从一些资料来看,华佗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外科(当然,中医对于科室的分类并不是很严,因为这门学科本来就强调的是整体治疗)。尤其是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等麻醉药,而且传说还要给曹操作开颅手术,这充分说明,他在外科手术方面成就颇高。


  华佗的主攻方向实际上肯定和当时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东汉末年,刀兵四起,战场上伤病号非常多,迫切需要医生来解决各种外力损伤的痛苦。由于大量接触军队,华佗和当时的军阀关系很密切。不仅有给曹操治疗脑风的传闻,还有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事迹。


  也正是因为和军阀上层接触很多,所以有关华佗的民间故事极为丰富。但他在对抗瘟疫方面的成就,显然比不上张仲景。不过,他发明了五禽戏等健身手段,提高了百姓的体质。另外,治愈大批伤兵,从客观有助于减少瘟疫的传播和杀伤力。


  三、董奉


  关于董奉,他的身世和华佗一样,略带神秘色彩。他生卒的年份大概是公元200~280,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今天福建省福州市)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就是起源于此。


  不过,笔者对这段传说持非常怀疑的态度,因为杏树原产于新疆,后虽然被引入中原,但多见于北方。董奉基本上在长江以南活动,按说是不会有大片杏林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董奉治愈了很多病人,百姓想纪念他,所以加上了各种有趣的传说。一个名医,在建安朝这种瘟疫流行,战乱不断的年代,一定是很多百姓心目当中的神。


  董的学术地位确实不是很清楚,似乎也没有什么流传很广的医学专著。但在建安朝,作为一代名医,他一定不能回避瘟疫,也应该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写这些文字,绝不仅仅是因为曹操墓地被确认而引发的感慨。大家想想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还有目前正在肆虐的H1N1流感。地球可能进入了一个气候剧烈变动的时期,病毒变异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单独依靠疫苗对抗,越来越力不从心,那么传统的经验和方法是否能帮我们开启另外一种广谱对抗思路呢?这就是笔者所希望的,相信也是全世界人民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