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从同仁血案看中国医改机制

从同仁血案看中国医改机制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9-27 10:00
【分页导航】

 

  【byb.cn】 (摘自:和讯网)9月15日下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她曾经的患者持刀砍成重伤,引发业界震动,导致同仁医院部分医生罢诊抗议,惊动政府高层。近几年来中国愈演愈烈的医患冲突,由此再掀高潮。

 

  无论哪个国家,在各种民事纠纷中,医患纠纷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医患关系恶化到如此地步,可谓绝无仅有。

 

  是什么样的恨意,让患者接连对被称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拔刀相向?又是什么样的悲哀,让以救死扶伤为职业的医生们选择了罢诊?

 

  医患冲突,折射了中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基本矛盾,其核心是医疗资源供给短缺,重要约束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科技的发达,所有社会成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有限的社会保障水平下,不少患者为求医问诊不得不倾其所有,必然对治疗风险难以承受;加之全民健康知识匮乏,医患沟通渠道不畅,调解和诉讼机制缺失,更加剧了医患冲突。同仁医院血案,正是集合上述诸种矛盾的典型样本。

 

  新医改政策实施已近三年,所谓8500亿元巨额投入下,医疗资源配置机制的扭曲至今并未改善,其背后仍然是制度的错位、信任的丧失、社会救济渠道的空白。面对难以撼动的全社会系统性疾患,中国的医生和患者,无疑已经承受了太多。

 

  同仁血案发生后,财新派出多名记者,短短数日内遍访同仁医院血案涉事各方,意在还原血案始末,为探究中国医患矛盾提供一个真实的样本。

 

  ——编者

 

  患者向自己的医生举起了砍刀。漫长的五年里发生了什么?

 

  本刊实习记者 王晨记者 罗洁琪 戴廉 文

 

  2011年9月22日,周四。

 

  按照同仁医院门诊排班表,这一天,本是耳鼻喉科主任徐文大夫每周的坐诊日。和往日一样,上午8点不到,位于四楼的耳鼻喉科第二诊疗区门口已经熙熙攘攘,如同闹市。可是,徐文没有出现;也许,很久很久,她都不会再来了。

 

  一周前的9月15日下午4时许,徐文昔日的患者、曾经衣食富足的草根书法家王宝洺,在徐文的诊室门外,向徐文举起了砍刀。徐文抬手抵挡、躲闪、奔逃,最后仍然身中17刀,倒在血泊中。

 

  一位在场的实习医生回忆:“事发突然,周围的人惊呆了,根本来不及反应,等回过神来,徐文已倒入血泊中。”耳鼻喉科行政主任于振坤事发后迅速赶往现场,至今心有余悸:“满地是血,太惨了。”

 

  参与了抢救徐文的同仁医院一位医生,事后对财新《新世纪》记者描述了事发时的惨状:“徐文左臂上举,死命护着脑袋总共21处伤,头面部7处,双上肢10处,左下肢2处,左臀部及背部2处,刀刀见骨,左上臂的肌肉、肌腱、骨头全都露着??”

 

  徐文,43岁,留美归国的医学博士,业界公认的喉科专家。2011年元月,她刚刚担任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至今未婚,和父母同住。

 

  当天下午3点37分,她打电话给60多岁的老父,说不回家吃晚饭,要加班准备一份讲课材料。晚6点,已不准备等女儿回家吃饭的徐父,意外从电话中获知了女儿受重伤的消息。

 

  同仁医院紧急调集最精锐力量全力抢救。九小时后,徐文保住了生命,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

 

  行凶者王宝洺,今年54岁。五年前,徐文曾经为他动过喉癌手术。当天下午,他来到徐文诊室时,徐文忙碌一天的坐诊已快要结束。她从早上8点开始,除去中午两小时午休,一直在为患者检查。

 

  没有人注意到王宝洺如何在门诊室外堵住了徐文。因事发突然,在场的人们只是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在追砍徐文后扬长而去;两小时后,他在北苑附近被警方控制。

 

  事发后,王宝洺的亲属都否认他是一个生性暴戾的人。王妻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专访时称,王宝洺以往性格开朗、喜交朋友、爱唱歌。患病前,靠办书法培训班谋生,年收入曾达数十万元。患病后生活潦倒,性格变得有些抑郁。

 

  王妻对财新《新世纪》记者回忆,事发前一天,王宝洺心情很好,还参加了一个书法界的活动。事发当日下午四五点,她接到王宝洺电话,让她赶紧去北苑地铁。到了那,两人刚见面,就双双被赶来的警察拘捕。

 

  若不是五年前患病,王宝洺托熟人介绍找到徐文诊治,两人也许永远也不会有交集,这起震动业界的悲剧或许不会如此降临。

 

  漫长的五年中,这一对医生和患者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