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人物>> 马悦凌---从护士到民间奇医

马悦凌---从护士到民间奇医

byb.cn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09-1-16 14:45
【分页导航】


  中专毕业的马悦凌从来不避讳谈论她的学历,也毫不在意自己的职称仍然是初级护士。“我只学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


  马悦凌钻研各种治病方法,本来只是想给自己治病,但后来却有很多人找她看病,让她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这一行,我只是顺便帮别人看看,所有的事情都是命运的安排,自然而然地把我推到了这一步的,我从来就不设计人生。”


  不设计人生的马悦凌在人生中遇到了几个重要的转折,也因为这几个转折,才让她能够走到今天,成为无数人心中能治百病的“马老师”、“马医生”。


  转折一:从体外反博认识到血对人的价值


  1987年,马悦凌被调到体外反博室当护士。体外反博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提出的一种通过物理方法改善心脑供血的治疗方法。“就是那个仪器能治疗几十种缺血性疾病,能很快的改善心脑及各脏器的缺血症状”


  “由此我看到了改善供血后,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全部都改善了,从而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体外反博的效果给马悦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为她后来提出气血养生理论打下了基础。


  转折二:初识给他人治病的功效


  1990年,马悦凌听说足底按摩治疗疾病的效果特别好。于是她买来了市面上所有能够买到的足底按摩书,一共12本,然后一本一本地钻研,并且将各本书上不同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足底按摩治病的效果的确不错。马悦凌再配合穴位、反射区的注射,不仅给自己治病取得了成效,还开始经常帮助别人解除身体的病痛。


  转折三:发现食疗效果特别好


  1993年春节,马悦凌所在的医院给每位职工发了一台食物粉碎机。马悦凌就用这台机器把红枣、黑芝麻等营养品打碎了吃,发现这样吸收效果特别好。“从那年起我的体质才真正开始好起来。”如今马悦凌对食疗已经是情有独钟了。


  经过很多次实践后,马悦凌慢慢发现很多病其实都是吃出来的:人体跟植物一样,需要浇水、施肥,要是水浇得太多或肥 施得不对都会出毛病。

 
  转折四:从此不畏疑难杂症

 
  1994年,一位朋友车祸后高位截瘫,马悦凌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五天没有动过了,而且整个脸都是肿的。马悦凌就试着按摩他的足底反射区,结果效果非常明显,那位高位截瘫朋友的麻痹水平线每天都降低一寸,四五天以后大小便都没有问题了。

 
  这件事给了马悦凌莫大的信心,“通过这个病例我认识到人体有很多开关,只要找到那些开关治病就不难,从那次以后我对疑难杂症没有那么畏惧了。”


  转折五:做主持人锻炼文字能力


  1996年,马悦凌被江苏电视台选为一档医疗保健节目的兼职主持人。做主持人的马悦凌,既要主持节目、采访专家,也要写节目中的开场白、串词,这对只有中专文化的马悦凌来说是一个考验。


  好在马悦凌经常读各种健康、保健类杂志,对电视节目所需要的那种朴实、接近百姓的语言非常熟悉,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很快就适应了,而且越做越好。电视台的三年兼职工作,也为马悦凌后来写书、总结自己的理论奠定了很好的文字基础。


  转折六: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1998年,马悦凌怀孕了。虽然不得不辞掉电视台兼职主持人的工作让她感到有点遗憾,但命运又让她品尝了更为美妙的体验:孕育生命,培育一个全新的生命成长。从孕育儿子到养育儿子,马悦凌对人体和生命的感悟更为深刻和透彻了,“我发现身体的健康是孩子性格、心理等各方面健康成长的基础,而我们完全可以在母亲的孕期、哺乳期通过正确的饮食,从而让胎儿或婴儿身体健康,或者直接通过让孩子正确饮食来改善已经断奶孩子的身体状况。”


  马悦凌的这些方法和理念,都写进了许多妈妈们正翘首以盼的她即将出版的新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中。


  转折七:悟出“温度决定人的生老病死”

 
  2003年冬天,马悦凌去了北方,北方不化的积雪给了她很深的印象,因为雪在南方一般是很难积起来的,落地就化。朋友说,这是由于北方地温低,所以雪才不化。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马悦凌敏锐地意识到,对人体来说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人体里的肿瘤、血脂等等不也是“积雪”吗,如果通过补充气血,禁食寒凉食物,疏通经络,使血液循环畅通,从而提高现代人普遍偏低的体温,这些“积雪”是不是就可以化掉了呢。这是一个全新的前无古人的理念!用这个理念,马悦凌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


  有一次听说朋友的爱人得了红斑狼疮,马悦凌认为这是肾寒引起的,只要把肾暖过来,补足气血就能治好。她先用艾条给病人熏,然后给她吃自制的固元膏,要求她的家人给她停掉所有寒凉的属性的食物。就这样没多久,不治之症红斑狼疮,被马悦凌没用药就治好了。


  马悦凌的这个理论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尽管也有不少人质疑,但是马悦凌仍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因为她运用这个理论已经在实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没有读过《黄帝内经》的“奇医”:“我的所有方法都来自于自己的实践”
  当马悦凌告诉我,她从来没有看过《黄帝内经》这样的经典医书时,我的确吃了一惊。因为如今的人们,尤其是中医研究者们,都热衷于从故纸堆里寻找依据,将老祖宗留下的中医文化奉为经典。没有看过经典医书的马悦凌又何以能给自己和别人治病,并且收到奇效呢?


  在马悦凌的书房里堆满了一种类似剪报的东西,这是近20年来她从各种健康、保健类杂志和书籍中搜集来的治疗各种疾病的小文章。她将这些文章分门别类地贴在一起,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我喜欢看科普的医学书籍和各种健康类杂志,如果我要研究什么内容,就会将市面上所有的相关书籍买下来,然后将它们进行归纳、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


  从书中学来的各种方法,马悦凌总要自己去验证。有的方法经过她验证以后发现并不适用。例如有民间偏方说萝卜汁点鼻子可以治疗头痛,马悦凌就榨了萝卜汁往自己鼻子里滴,结果呛得受不了,当时难受的感觉到现在她还记忆犹新。“我那时就想,这个方法以后绝对不介绍给别人,太痛苦了。”感冒了,马悦凌会在自己身上试验各种小偏方,看哪一种管用。上卫校时学过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经络,但因为对针灸、经络的兴趣,又在1995年专门去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的夜校学习针灸、推拿,学了后就在自己身上扎,试验效果。发现了食疗的作用以后,马悦凌又不断试验各种食疗方法。


  “我喜欢从复杂的东西中找出最简单的方法,举一反三。”或许正是由于没有任何思维条框的限制,由于所有的方法都来自于民间,来自于自己的实践,马悦凌这位没有任何显赫中医背景的“草根”医生才能发现属于自己的理论,找到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治疗方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