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网友>> 磊:北漂实习记④老要张狂少要稳

磊:北漂实习记④老要张狂少要稳

byb.cn
[网友] 作者 :管理员 日期:2013-7-31 08:12
【分页导航】
 

 

"张狂”解释为:猖狂、轻狂、疯狂、嚣张等意义。"稳”:顾名思义就是稳重、平稳的意思。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不少人可能会觉得这句话稍显矛盾。

 

一般都认为,人老了就应是稳重、踏实的,能反映老年人状态的词有"人老珠黄、老态龙钟、老谋深算”等,这些关联词无论如何也无法跟张狂二字沾上边。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随着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人和事务有了深刻的认识,遇事有其章法,能够做到深思熟虑,做事不冲动、不情绪化。但凡事都是相对的,老人在成熟稳重的同时,却缺少了年轻人所具有的激情和魄力,稳重有余,魄力不足。人上了年纪以后,判断力和思考力也会随之下降,有些老人还会出现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现象,这些都是过度稳重保守所引起的。

 

《黄帝内经》中讲到:"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这几句说明男子后半生生理变化,男子到四十岁以后阳气就开始变得衰弱了,心气和肾气也开始不足了,对很多新鲜事物会抱有没意思、无所谓的状态,提不起精神。很多人觉得老年人固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畏手畏脚,其实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心气和肾气不足了,要解决根本问题还得从补益心肾二气入手。

 

在补益和鼓舞心肾二气后,生理上的改变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很多人表面看着很偏执不尽人意,其实全是病给闹的,消除病因后人自然也就回归正常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这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带领大部队出门打猎,从侧面去解释其实也是苏轼自我鼓舞心气的一种方式。

 

人老年老之后,不能一直待在家里,要经常出去走走,多参加社交活动,生活变得充实、快乐也是增补心气的好方法。凡事还要因人而异,若年老肾气衰微还是尽量以静养为主,再去折腾只会折寿。

 

和老年人相反,年轻人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激情活力无限,但少不经事,对事物的认知度较低,缺乏对形势和局面稳重思考和判断,做事易情绪化。年轻人阳气足,有活力有朝气是好事,但过度就会被人看作是不成熟、不稳重的行为。社会是个大染缸,什么样人都有,在未看清人和事物之前,说话和做事稳重一些能给人留下印象,同时,还能减少或降低出错的几率。

 

这里说的年轻要稳重,而不是让年轻人刻意去"装沉稳”。一个人的稳重与成熟,与个人阅历、学识、年龄、性格都很大的关联,在把握和保持沉稳的同时,重点是自己也要觉得舒服,要为自己而活,千万不要年纪轻轻就搞得自己暮气沉沉的。

 

徐叔说,老要张狂少要稳,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而说的是一种状态。他说,中医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医,不只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和”的医学,是"不偏不倚”的医学,是"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的医学,这才是中医的真正含意,这才是中医的精髓。

 

具体到做人和做事,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对于老年人来说,自身阳气衰退了,看着活力不足了,干事没有冲劲了,此时"老要长狂”,不是说老年人做起事来了显得无法无天,而是指,老年人,应该通过自身的身心调理,以达到提升自己阳气的目的,这样,才可老当益壮,才可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雄心,这种张狂,是由内而外发出的,是身心健康的一种表现。

 

而对于年青人来说,本身阳气就很足,干活自然也有冲劲,但做事就容易犯急躁和冲动的毛病,此时做事应该慢三分,思考一下,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

 

这正是,老年人阳气弱,要提升;年青人阳气足,要打压。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以此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正是中医的根本追求。

  

在徐叔的指导之下,我也正慢慢学习和了解到更多关于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以后有了新心得再与大家分享!上文是我对此句话的感悟,有不对之处还恳请指正,随时可在论坛下方留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