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端午习俗和养生

【byb.cn 大鸟】眼看着端午节就要到了,市场中卖粽子的商贩也越来越多了。久居城市的人,可能并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也不清楚为什么国家要将端午节设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为什么中国人要过端午?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大门上挂艾草和菖蒲呢?其实,任何一个民俗都是来源于当地的生活习惯,并且蕴含了很多养生和保护健康的道理。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很多习惯无不深深的打上了农耕的烙印。不少大型的传统节日,例如端午、中秋,它们都是丰收的节日。先说说端午吧,从农耕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是为了庆祝小麦大麦等作物的丰收。这里需要解释下,一般来说,小麦成熟的时间和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差不太多。当然,由于中国传统农历是阴阳历,而不是单纯的阳历,所以多少有点误差。
有了庆祝丰收作为经济基础,端午节的来历就很清楚了。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端午节的几项重要民俗,比如吃粽子、挂艾草还有划龙船,似乎都和小麦的丰收没直接的联系。另外,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小麦的种植量并不是很大。那人们为什么还要过端午节呢?
在笔者个人看来,端午很可能是一个民俗化石。它反映了华夏民族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一个迁徙过程。因为中国人的老祖先,主要聚集地是今天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南部这一带。因为游牧民族的入侵骚扰以及本民族人口的繁衍,从远古到宋朝,一直不停的往南往东迁徙和殖民。端午很可能就是由咱们中国古代北方先民逐渐带到南方,并且在长江流域成熟起来的。
笔者这么说,还有一个民俗上的证据。我老家在安徽南部,挨着长江。端午节的时候,除了要吃粽子外,农村的百姓们还喜欢相互之间馈赠小麦馒头。小麦本不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这种习俗似乎也佐证了端午和小麦等北方作物的密切关系。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且家乡在长江以南的朋友,不妨去考证下。
当然,还有一些民俗专家会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或者伍子胥等人。其实这多少带有点传奇色彩。屈原和伍子胥不过是当时贵族集团中的一些不得志者而已,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并无太大关系,而且他们都是楚文化代表。在战国时期,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两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楚文化灿烂倒是很灿烂,但在那时主流意识形态当中,楚文化还只能算蛮夷的文化。因此要说老百姓自发的纪念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
总之,不管端午节是如何起源的,但至少有一点,这个节日是在长江流域成熟起来的。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能更加清楚的明白,端午习俗和养生之间的联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姓们在自觉和不自觉间,都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来为健康服务。
- [网友]花溪:倾诉 让咽痛消失06-09
- [网友]花溪:油拔排毒的具体方法02-23
- [网友]花溪:让我们一起做油拔02-16
- [网友]花溪:糖尿病人的食谱07-10
- [网友]花溪:老公降糖记07-01
- [网友]宇峰:惊竦-竟从膝盖里拔出...10-20
- [网友]花溪:节后的深度灌肠效果惊...10-14
- [网友]印善:体会春三月的"发陈"05-21
- [事件]仅两成中风患者能3小时就医04-12
- [事件]放低语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别人提建议我为何发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饭”并非人人适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补钙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