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端午习俗和养生

端午大家都要吃粽子,尤其是广大的南方农村,粽子更是端午节必备的食品。不过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在古代,粽子是一种非常高能量的,不含防腐剂的快餐食品。它的发明,让广大百姓解决了一个食品携带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粽子的构成。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这种粮食给大家的直观感受就是特别扛饿,因为糯米是一种变性的稻米,其淀粉含量比普通稻米要低,但蛋白质含量却大幅提升了。在提供相同能量的情况下,糯米比普通大米的体积更小,重量也更轻,比较适合携带外出。
当然,作为一种便携食品,粽子还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不容易变质。因为到了端午节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已经开始进入夏季,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在古代,可没有人工合成的防腐剂。粽子要想保鲜,还需要另外的方法。幸好,聪明的祖先发明了解决方案,其核心就是包裹粽子的材料,箬(ruò)竹的叶子。
箬竹在南方很常见,它的叶子面积很大,不仅可以用来包粽子,还可以用来制作一些雨具。这种箬竹叶的颜色碧绿碧绿的,摘下来放好久,还是很绿。这主要是因为箬竹叶内部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目前食品工业上,用这种叶子来提取绿色着色剂,不仅环保,而且成本也不高。目前,在大城市很流行的绿色蔬菜面,很多就是用箬竹叶的提取物来染色的。真要让商家们去一点点的榨蔬菜汁来染色,那面条还不得贵死。
当然,箬竹叶最关键的地方还是有防腐功效。目前,食品研究者已经找到了关键成分,就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够有效拟制某些致病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另外,粽子本身就经过了高温蒸煮,而且加入了很多盐或者糖,这样就更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看看粽子,再想想如今很多包装食品,有点让人悲从中来,很多天然的防腐剂没有了,代之是一些化合物。也许厂商们会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现代防腐剂更好更安全,可是,在一般百姓看来,总是没有天然的那么叫人放心。在大讲科学道理之余,人类恋旧的本能有谁能眷顾一下呢?

最后,还要说说粽子的口味。很多人喜欢吃粽子,就是喜欢它的气味,有点像竹林的味道。这也是箬竹叶所散发的,不过这并不奇怪,本来都是竹子嘛,有这个味道是很正常的。估计这种味道在中国汉朝前更受欢迎,因为那时候人们写字看书都是用烘烤后的竹简,那个被高温烤出来的“汗青”(不清楚的人可以看看文天祥的诗歌,留取丹心照汗青),应该和箬竹叶的味道很类似。吃的吃的这么风雅,不受欢迎才叫怪呢。
比较可惜的是,现在很多粽子都开始简化包装了,用其他叶子来替代,不能不说,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破坏。只不过,现在是工业社会,人们也越来越浮躁了,很多美好的事物会逐渐失传,以后我们或许只能通过博物馆和文字介绍,才能了解这一切了。
- [网友]花溪:倾诉 让咽痛消失06-09
- [网友]花溪:油拔排毒的具体方法02-23
- [网友]花溪:让我们一起做油拔02-16
- [网友]花溪:糖尿病人的食谱07-10
- [网友]花溪:老公降糖记07-01
- [网友]宇峰:惊竦-竟从膝盖里拔出...10-20
- [网友]花溪:节后的深度灌肠效果惊...10-14
- [网友]印善:体会春三月的"发陈"05-21
- [事件]仅两成中风患者能3小时就医04-12
- [事件]放低语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别人提建议我为何发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饭”并非人人适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补钙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