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始:慢性病将使国人沦为东亚病夫
2010年1月21日晚7点,黄建始翻遍了咖啡厅的菜单,最后给自己点了一份蔬菜煲仔饭,在上菜的间歇,与我们聊起了他对于中国有可能重新沦为“东亚病夫”的担忧,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中国人开始受到慢性病的困扰,慢性病不再是“富贵病”,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成了重灾区。
回忆起知青下放农村劳动的日子,每天敲石头修水库,好苦,每顿光米饭就能吃十几碗,有时没有菜,只有一锅水煮的辣椒,却也吃得下去。
后来当了赤脚医生,学针灸时在自己身上扎针,对着书看,哪一个地方麻就知道穴位在哪里,回忆起那段日子,黄建始笑着说,“我不是专家,我是杂家,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会种菜,会打算盘。”
1978年,第一届全国统一高考,顺利考入中山医科大学,三年级就开始办杂志,先创办了《中国医学生》,后又参与了《家庭医生》的创刊。
作为一名大学四年级学生,黄建始编写了《家庭医生》创刊号里三分之一的文章,首印五万本,反响出奇的好,很快订户就超过一百万,高峰期发行达两百万份。
伯父早年与著名外科大家裘法祖一起创办《大众医学》,一次黄建始专门去武汉采访裘法祖,裘老高兴地对他说,“你伯父当时跟我们住一个集体宿舍。”
做过赤脚医生的黄建始涉足大众科普领域,显得很轻松,他说:“我为什么愿意搞科普,是跟我妈妈有关的”。
作为家中老大,是母亲最喜欢的儿子,大一那年母亲得了肾盂肾炎,放假回家,母亲问起学习情况,黄建始笑着说道:学的很轻松,全年级第一。
母亲说,“那你是中山医科大学的高才生了,给我讲讲我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吧”,80年代的某个夏夜,晚饭过后在屋外纳凉,黄建始一口气给母亲讲了两个小时,从肾小管、肾小球等等一大堆医学术语一路讲下来,讲完之后母亲叹了口气,“完了,我这个儿子没了。”
黄建始当时不太明白她的意思,母亲接着说:“你说出来的话,我听不懂。”
那次交谈对黄建始的刺激很大,“我妈最喜欢我,我也是对我妈最爱。回到学校了以后,反正听课半听一下就懂了,所以老师讲完了,我就在那里琢磨,这句话怎么讲才能让我妈也能听得懂。”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30岁的黄建始显得有些忧国忧民,“中国缺医少药,我要做医学教育,卫生部当是正好有一个高等教育处专门管怎样培训医生,管医学院,我就做这个东西,让中国多一点医生。”
相比鲁迅远赴东瀛学医,黄建始选择了参与为中国人培养更多医生,后来到美国学习医学教育管理,学习怎么办医学院,怎么让医生达到标准,怎么设计课程,怎么考核医生。
“一个医生看了一个病人,诊断他得了癌症,如果病人神智正常的话,是先告诉他的太太,还是先告诉他自己,征得他同意以后再告诉他太太,你选择哪一个?”
黄建始给我出了一道选择题,犹豫了半天,最后我选择了“不告诉患者”,因为我觉得可能对病人有刺激,于治疗不利。
而他给我的标准答案是:“先告诉他自己,等他同意了再告诉他太太。”据说,这个题目很多中国医生都会有与我一样的选择。
“在美国考医生七科内容中有两科与健康管理有关,医疗卫生系统和预防医学。这些都与大健康模式、心理、社会环境有关,中国医生基本不学这些东西,中国医师考试也基本不考这些东西,所以中国医生大部分不知道。”黄建始道出了其中缘由。
- [人物]阴虚 肾精就会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坚持踢球06-13
- [人物]热茶能让身体更凉快09-25
- [人物]酸痛寻阿是09-13
- [人物]每天早上晒太阳能防癌12-18
- [人物]别被伪杂粮迷惑12-14
- [人物]教育好孩子 家长要管住嘴12-02
- [人物]年龄歧视催人变老10-23
- [事件]测血压要因人选法12-04
- [事件]美最新研究发现练嗅觉增记忆12-04
- [事件]为啥看完所有消息才踏实12-04
- [事件]常吃甜食 抑郁风险增27%12-03
- [事件]孩子为啥厌学?12-03
- [事件]警惕那些温柔的烫伤12-0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3移精变气论...12-02
- [事件]中医眼里的健康标准12-02